
祭灶节是哪一天 祭灶节是几月几日有什么风俗
你现在浏览的是一篇关于祭灶节是哪一天的精彩内容,本文拥有祭灶节是几月几日有什么风俗和祭灶节是哪一天的精彩内容发布,喜欢的关注本站。

祭灶节是哪一天 祭灶节是几月几日有什么风俗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有很多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慢慢的淡出了我们的视线,但是我们在生活中,还是要知道中国的传统文化,今天就看看很多人已经很少听到的祭灶节了,那在2023年的祭灶节具体是什么时候?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023年01月28日\星期一\(戊戌年(狗年)腊月廿三,距离农历2023年小年还有2天)
小年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北方大部分地区是腊月二十三,南方大部分地区是腊月二十四。小年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干干净净过个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气象,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小年并非专指一个日子,由于各地风俗,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在北宋时,小年不叫小年,叫“交年节”,意为立春前后,年节之交。南宋时则称为“小节夜”。小年期间主要的民俗活动有贴春联,扫尘,祭灶等。
小年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三,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四,江浙沪地区把“腊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称为小年,南京地区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为小年,云南部分地区是正月十六,西南和北方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是除夕。
2023年祭灶节是2023年1月28日,这天也是我们俗称的小年。
每年的腊月二十三就是祭灶节,也有一些地区的祭灶节是在腊月二十四,或者是腊月二十五都有过祭灶节的,时间不同但是习俗都是相似的。
相传,灶王也是玉帝下派到人间的监察神,他经常上天说人们的坏话,禀告人间的罪恶。一旦被灶王告发,那么就会根据罪行的大小减去相应的寿命,大罪减寿300天,小罪减寿100天。所以人们在祭灶节这天就会特别讨好他。祭灶节这天,人们会在灶台上贴上新的灶君像,传统的灶君像有灶王爷的单人照,也有灶王爷和灶王奶奶的合照。然后摆上从街上买来的“祭灶糖”,还有其他的贡品例如饺子、鸡蛋等。之后人们燃放鞭炮,全家人恭送灶王爷上天,同时人们嘴里还会念念有词,“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这样的吉祥话,期待能有一个好年景。要注意的是,古时候有“女不祭灶,男不祭月”的说法,所以古时候都是男人祭灶。而在中秋节都是女人祭月,男人也不会参与。
祭灶节也是小年
全国很多地方都有过小年的习俗,在汉民族的传统中,腊月二十三是祭灶节也是小年,因此有小年祭灶的传统。但是在其他地区小年指的意义不同,例如在海南一带小年指的是元宵节,在云南个别地区小年指的是正月十六。
祭灶节美食
灶糖
民间有俗语,二十三糖瓜粘,说的就是祭灶节要吃灶糖。灶糖其实就是麻糖,也叫作糖瓜。多用麦芽糖制成,做成一个南瓜的形状所以也叫作糖瓜。祭灶这天人们会吃麻糖,还会将糖抹在灶君像的嘴巴上,寓意就是灶王吃了糖甜甜蜜蜜都说好听的,不要告状。人们吃了糖也是希望以后生活甜甜蜜蜜的。
粘糕
每年的腊月二十三,山东的民间有蒸粘糕的习俗,黏黏糊糊的粘糕供奉给灶王爷,他吃了粘糕嘴巴就被粘上了,也就不会说人间的坏话了。所以有祭灶节吃粘糕的习俗。
饺子
北方吃饺子是很多节日的习俗,在祭灶节吃饺子是为了给灶王爷送行用的。北方有俗语,送行饺子,迎风的面。所以在这天用饺子给灶王送行。
小结:中国农历的腊月二十三就是我们民间说的祭灶节了,当下的城市环境中已经很少有人会有祭灶的传统习俗了。
你可能还喜欢:
祭灶节的文化内涵 祭灶代表着什么
祭灶节古诗欣赏 生活美好的寄托
祭灶节讲究什么 灶王爷方向怎么放置
祭灶节的寓意 祭灶节吃什么
如何祭灶 祭灶的所需用品跟流程介绍
祭灶所需:线香三炷、神烛一双。清茶三盅、美酒三盏。疏文、贡品、金银纸钱。
祭灶流程:
1、罗列香炉、神烛、疏文、贡品等于神位前
(无神位可在厨房东向或北向设临时神案,实在环境所限,直接灶前设案亦可)
2、于灶神位前点燃神烛
3、点燃线香三炷,以左手上香
★道教称左手为善手,右手为恶手,礼拜神明皆以左手上香。
以右中左的顺序依次上香。香要插直,火头要平。三炷间距不过寸。俗谓“过寸神不信”
4、礼请灶君高登宝座,享受祭供。
(可三称圣号或三诵宝诰)
★道教礼拜神明皆是以抱拳拱手(左抱右)礼请,作揖行礼
5、茶献。
6、酒献。
7、宣读疏文,答谢一年眷佑之功,为无心所犯之罪愆请求宽宥,祈求来年之福德。
8、化疏。
香炉内用纸钱送化,注意先焚化疏文文首。
9、化奉金银纸钱、酬谢。
10、待香火完满,作揖礼拜后则礼成撤案。
目前,港澳台地区,祭灶比较隆重、正规。现在的祭灶仪式要简单得多。现在可以网购祭灶疏文,在线财神网推出了专用祭灶疏文,本疏文用于岁末祭灶,或用于搬新家、入新居之际的安灶开伙。
祭灶作为一个重要的节日,以前的人们也是相当重视,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现代化,过去一些生活习惯正在慢慢消失,随之而来的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以往的祭灶节是人们对于生活的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你可能还喜欢:
祭灶节的文化内涵 祭灶代表着什么
祭灶节古诗欣赏 生活美好的寄托
祭灶节讲究什么 灶王爷方向怎么放置
祭灶节的寓意 祭灶节吃什么
祭灶文化的起源 拜火与灶的缘起
祭灶文化是民间一个重要的节日,这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渐渐离我而去,但是它的痕迹还是有的,很多地方还有保留下来。由于受到农村城市化的影响,祭灶作为春节序幕的民俗习惯,跟现代的文化慢慢交融,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祭灶节的起源吧!
其实民间祭灶,源于古人拜火习俗。远古时候,原始人类打猎采集为生,所谓“食草木之食,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偶尔的雷电引燃森林大火,烧死了来不及跑掉的动物、昆虫,原始人捡拾品尝后,感到味道远比生食好吃,于是学会了天火后保留火种。氏族保护火种的任务多由老年妇女担任,年轻男女都要外出打猎或采集,火给人类带来了温暖和光明,才使“炮生为熟,令人无腹疾,有异于禽兽”。
熟食也增强了人类的体质。学会使用火,是人类从动物界最终分化出来的标志之一。火之发明者,中国一致传说是钻燧取火的燧人氏。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从太阳神阿波罗处盗取了火种送给人类,自己却被宙斯处罚,被绑在高加索山,每日忍受风吹日晒和鹫鹰啄食,普罗米修斯就是西方民俗文化里的火神。毫无疑问,对火的崇拜在东西方都有各自的神话传说故事。
古人还用火来帮助狩猎,发明了陶器,刀耕火种,冶炼金属乃至使用青铜器、发明铁器。火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同时也让人的生活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在万物有灵论观念的支配下,人们崇拜火,敬畏火,后来火神被人格化为祝融,历代各地民间建有很多火神庙。灶发明后,又衍化出对用火的灶的崇拜仪式―祭灶。
《礼记礼器》称:“孔子曰:‘臧文仲安知礼?夏父弗綦,逆祀而弗止也,燔柴于奥。’夫奥者,老妇之祭也。盛于盆,尊于瓶。”其中“奥”即“灶”,是说老妇人祭灶,盆中要盛美食,瓶中要灌好酒,后来受儒家男尊女卑思想和阴阳理论的影响,民间形成了“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习俗,护养火种的老妇,反而没有了祭灶的资格了。随着灶的出现,才出现了灶神,后来又人格化,纳入了道教的神灵谱系,民间纸马上印的灶神,是慈眉善目邻家老伯形象。
后来虽然印刷质量不甚清楚,但挡不住百姓一样虔诚祭祀他。《释名》:“灶。造也,创食物也。”灶神的职责就是执掌灶火,管理饮食,后来扩大为考察人间善恶,以降福祸。所以,百姓对灶神是极其敬畏爱戴的。
祭灶文化的重要性是可想而知,,曾经祖辈们所生活的环境,跟家里的灶是息息相关的,这是我们不可或缺的民俗习惯,也许随着社会发展会渐行渐远,但是还会在我们的生活中若隐若现。
你可能还喜欢:
祭灶节的文化内涵 祭灶代表着什么
祭灶节古诗欣赏 生活美好的寄托
祭灶节讲究什么 灶王爷方向怎么放置
祭灶节的寓意 祭灶节吃什么
以上内容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祭灶节是哪一天和祭灶节是几月几日有什么风俗的优秀文章,喜欢小编发表的祭灶节是哪一天和祭灶节是几月几日有什么风俗请一定要在下面浏览哦,我们将第一时间给你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