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月初六小年的来历和风俗 正月初六是小年的有哪些地方
你现在浏览的是一篇关于正月初六小年的来历和风俗的精彩内容,本文拥有正月初六是小年的有哪些地方和正月初六小年的来历和风俗的精彩内容发布,喜欢的关注本站。

正月初六小年的来历和风俗 正月初六是小年的有哪些地方
正月初六,小年的节日到来,这个时候就是我们祭祀灶君的时候,祭祀灶君是历史悠久的一项活动,传说灶君是玉皇大帝的人,负责掌管各家的灶火,在腊月二十三的时候他就要上天庭向玉皇大帝禀告各家的善行或者恶行,所以一直被大家当做神灵一样供着,那么过小年的由来是因为这样而来的吗?看看不就知道了。
小年的由来
过了腊八后,不少人就开始说:快腊月二十三了,要过小年了。其实这是不准确的,就榆林地区乃至陕北而言,腊月二十三是送灶神的时间,真正的小年在大年过后的正月初六,且由来已久。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米脂县志》风俗志三·岁时中曰:正月“初六日燃灯、焚香,如除夕状,名过小年”.1994年出版的《榆林地区志》在岁时节令中有:“初六,俗称过小年,过法和除夕相似。早上燃放爆竹,中午祭奠祖先,晚上遍张灯火,彻夜不熄。去年新婚之婿,携带妻子到岳父家过小年。”1994年出版的《延安市志》在岁时节日中也有“正月初六:俗称‘过小年',仅次于大年除夕”.这说明正月初六是小年,不仅在榆林,就是延安也基本一样,这一习俗,最少在陕北形成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
至于正月初六过小年的来历,我们小的时候,长辈是这样说的:唐初,唐太宗李世民梦见一龙王托梦求救,结果李世民没有注意,被魏征斩了。龙王责怪李世民不讲信誉,向阎王告状,要和唐太宗辩理,因此唐太宗大病不起。军师徐茂公卜卦算出唐王不到阴间走一回难免此灾,便准备了礼物,写了谍文,一起烧化。却说唐王在阴曹地府七天七夜,饱受惊吓,回朝后卧床不起,老说梦话。丞相魏征派秦琼、尉迟恭日夜把守宫门,也只能安睡一阵。眼看大年来临,唐王的病没有一点好转的迹象。徐茂公又从卦中得知,唐王的病还须一年。大臣们担心时间长了朝政有失,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徐茂公便献计说:“我有一法可救,就是提前过年。”众臣问:“什么时候过?”徐茂公说:“过罢大年六天后咱再过小年,不就满一年了吗?”众臣一听无不高兴。征得唐王的同意后,便颁旨全国,正月初六如同大年一样,燃放爆竹,祭奠祖先,张灯结彩,彻夜不熄,称之为过小年。于是,过小年的习俗就流传了下来。
传说的来历是不是真的,已经无从考证,但陕北人民把正月初六称之为小年,却可能也有自己的用意。成书于宋朝太平兴国八年(983)十月的《太平御览》,以天、地、人、事、物为序,分成五十五部,可谓包罗万象,被称之为汉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其卷三十就有“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又造华胜以相遗,登高赋诗”的记载。而陕北民间也一直把农历正月初七称为“人情”,也就是人日,人民平安之日。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府谷县志》岁时中就有正月“七日为人日”一说。
千百年来,黄土高原的百姓们,在各级官府的倡导下,于正月初七“人情”到来之前,放鞭炮、挂灯笼、点香烛、吃年夜饭,模仿大年三十的过法,高高兴兴地迎接自己平平安安日子的到来,然后称之为小年,不也完全合乎情理吗?
小年的由来已经是有着很久的历史了,当然在小年这一天我们就有着很多的习俗,家家户户都会像亲友表示祝贺,大家在迎接新的一年的开始。
过小年吃饺子的习俗,过小年为什么吃饺子?
过小年吃饺子
小年的饺子一般都是晚上吃。但是也有早上吃的,地方不同风俗多少都有点不一样。
国家的小年是腊月的二十三。但是在南方一些地方是二十四过小年。也有的不吃饺子。
小年那天也是灶王爷上天的日子,传说灶王爷在人间待了一年以后回到天上喜欢打人的小报告,所以那天要祭灶王用灶糖封住他的嘴,并全家在一起吃喜庆团员饺子
北方小年晚上习惯吃饺子,意为给灶王爷送行,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上供时,饺子要端端正正摆上供台。此外,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美食。
这是中国北方大部最传统的过小年的习俗,还记得从小到大一直都记得的一个俗语:“腊八祭灶,年下来到”.在北方,特别是广大的农村,对腊八节,小年祭灶等等都很重视。昨天,是中国传统的小年,也许很多人都已经忘记了它的存在,生活在南方的大都市,丝毫感觉不到腊八和小年的气氛,实在有点遗憾。
农历过小年的习俗,怎样庆祝过小年
小年习俗
小年,即每年农历腊月廿三或廿四,是祭祀灶王爷的节日。它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和伏笔,其主要活动有两项:扫年和祭灶。除此之外,还吃灶糖的习俗,有的地方还要吃火烧、吃糖糕、油饼,喝豆腐汤。
1、贴灶神画像
祭灶,其实小年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除了供奉糖瓜、糕点,还要换灶神画像。把旧的灶神画像揭下的同时,家家户户也都要“请”回来一帧新的灶王像。
2、吃糖瓜
在腊月二十三这天,“祭灶”无疑是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仪式,更有“糖瓜粘”的说法,意味着以糖瓜粘住灶王爷的嘴。这个习惯源自流传已久的祭灶仪式。在民间,百姓一直认为每家每户都有上天派下来的“灶王爷”,负责监督一年中做过的好事和坏事,直到农历二十三这一天,需返回天宫向玉皇大帝汇报,祭灶便是送灶王爷上天的仪式。
3、剪窗花
小年的民俗活动多种多样,多是为了过大年做准备,剪贴窗花也是其中一项。据介绍,窗花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戏牡丹,狮子滚绣球,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鹿鹤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寿,犀牛望月,莲(连)年有鱼(馀),鸳鸯戏水,刘海戏金蝉等等,花样繁多,样子讨喜。
4、做米饼
农历腊月廿三,民间俗称“小年”,广西武宣、桂平等地民间有做米饼的习俗。米饼是用糯米粉作主料,花生、芝麻、白糖作配料,放入模具打制成圆形,再经高温蒸熟,吃起来别有风味,有“团团圆圆”的寓意。
5、大扫除
“尘”与“陈”谐音,故而扫尘旨在除旧迎新,拔除不祥。扫帚将墙壁上下扫干净、擦洗桌椅、冲洗地面……各家各户都要不留死角地彻底清扫,做到窗明几净。同时小年的这一天,也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
6、放鞭炮
过小年时,还有放鞭炮的习俗,因为这是年前的第一炮,很重要。中国人过节都喜欢热热闹闹的,鞭炮的声响,可以渲染过节气氛,但是由于空气污染等因素,近年很多城市都是不让小年卖鞭炮、放鞭炮了。其实最重要的只要人团圆,家就热闹了,节日的气氛也就有了。
7、写春联
“二十四,写大字”也是过小年的一种习俗。“写大字”就是要写春联,比如贴在大门上的,会是类似“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之类的句子,表现美好愿望。
8、吃饺子
北方地区在小年晚上习惯吃饺子,意为给灶王爷送行,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晋东南地区有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黏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
9、杀年猪
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的兰洞、西岭的新河、观音的水滨山寨等地,都有杀猪过春节的习俗。过了小年夜(农历十二月二十三),那杀年猪的热闹戏就算开台了。挑选出最好的肉,或炒或炖,精心烹饪,再满满斟上一杯酒,邀请亲朋好友共享年猪杀后的第一顿鲜肉--庖汤。
10、吃年糕
在南方,小年这一天做年糕是很多地方的传统。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意寓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11、吃“年粽”
南宁人有过小年吃“年粽”的习俗,年粽是新年吉祥的象征,俗话说:“年粽年粽,年年高中(粽)”.年粽跟端午节的凉粽不一样,它有馅,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圆有扁。剥去叶子后,皮是糯米,馅是绿豆和猪肉,也有人放自己喜欢的食品做馅料。
12、赶乱婚
过了二十三,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的说法。
13、沐浴理发
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而沐浴理发的活动,多集中在小年前后进行。
过小年除了有这么多的习俗,最高兴的就是能和自己的家人团聚,这个时候可以尽情的像爸爸妈妈撒娇。
以上内容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正月初六小年的来历和风俗和正月初六是小年的有哪些地方的优秀文章,喜欢小编发表的正月初六小年的来历和风俗和正月初六是小年的有哪些地方请一定要在下面浏览哦,我们将第一时间给你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