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的婚礼风俗 山东婚俗礼节
你现在浏览的是一篇关于山东的婚礼风俗的精彩内容,本文拥有山东婚俗礼节和山东的婚礼风俗的精彩内容发布,喜欢的关注本站。

山东的婚礼风俗 山东婚俗礼节
山东人很多都知道他们不但热情,而且民风淳朴,一个地方的婚礼习俗其实最能体现出他们的地方风情,山东是儒家文化发源地,在古代有很多的名人志士出自于山东。山东有哪些婚俗呢?结婚大全为大家介绍山东婚俗文化。
山东结婚风俗-择正日
在山东结婚当天的好日子被叫做“正日子”,正日子一般都是由新郎家选择,而非正日子也叫“待客日”则是由新娘家定,一般待客日要比正日子早三至四天。待客日当天准新郎官要在新娘家呆上一整天,招待女方家的亲朋好友。女方家长要在当天酒店大摆宴席,招待所有来宾。新郎新娘穿上礼服主持人司仪嘉宾代表上台发表讲话,也算是先行嫁了一把,新人还需要给每位来宾敬酒并收女方亲朋好友的礼钱。散席后新郎就要回到自己的家中,等到结婚那天才可以见新娘。
山东结婚风俗-迎亲
按照山东人的习结婚习俗,结婚当天迎亲越早越好,因为有“抢头”一说,新郎迎亲的时间也是找人占卜给指定的好时辰,一般会有8和9这2个数字,寓意着发财和长久之意。而新郎来接亲的人也必须是单数,因为娶回老婆就凑成了双数,而人数最好是控制在十几人,当中必须有一对小男娃小女娃。
新郎迎亲时需要带上里脊肉给丈母娘吃,寓意为“离娘肉”,还要带上红线捆着的大葱(寓意生活充实)和“聚宝盆”(其实就是一个装满生活用品的红脸盆)。
新娘在娘家要坐在一张新被子上,俗称“坐福”,而新郎到达新娘家时会有女方的家属来堵门,等到给了红包改口叫了“爸妈开门”后才给进来。
娶亲是整个山东结婚习俗的婚礼过程中最有情趣的环节,旧时临娶的前一天,新郎要换上新装,鼓乐相随绕村挨户行礼,称为行家礼,意思是恳请亲邻在婚娶的日子里多多帮助。有的地方只给本族的人家行礼,谓之演家礼。东平县的男子,在迎娶新妇的前一天到亲友家行礼,谓之告冠,而亲友送礼亦谓之冠敬。无棣将婚之夕,婿衣冠谒家庙;陵县将婚者,成人冠服,拜父母兄弟姊妹而已;桓台将婚时,着成人冠服,告庙,拜父母、叔伯、兄、姑及姊,并宗族长辈、乡先生;泰安、东阿都以婚礼为冠礼,即婚娶为成人,未婚为童子。接下来就要准备把新娘子娶回家了,新郎必须给新娘穿上红鞋子,当然这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哦,因为伴娘会把红鞋子给藏起来,要是新郎自己找不到的话,就要给大红包伴娘才会告诉你红鞋子在哪了。
山东结婚风俗-送亲
在山东送亲的人数是不讲究的,但是新娘的弟弟必须要去,并且要坐在婚车上叫“压车”,并且新人还要给一个大红包哦。按照东北的结婚风俗,妈妈是不能送嫁出去的女儿的,新娘的爸爸就可以去,而妈妈在送女儿时要哭嫁,如果女儿也哭了,那就会让娘家人富裕起来,这叫做“洒金豆子”。
山东结婚风俗-结婚
按照山东的结婚习俗,新娘必须给婆婆头上戴花并改口叫爸妈,当然改口费是有个大红包的,一般是封1001元,寓意着新娘是“千里挑一”的,进了新房,新娘就要开始吃花生和红枣寓意着早生贵子。而新房内的所有箱子和柜子都会堆上硬币,寓意着富贵。接下来就会在婚房中调戏下新人同时照相合影留下美好回忆,然后按照预定的时间去酒店举行婚礼。
酒店婚礼的举行跟全国各地大同小异,主持人司仪主持完婚礼,新人轮番敬酒、送客。按照东北黑龙江的习俗送亲的人必须要在12点之前离开。晚上新人必须要家里一起吃团圆饭。
山东结婚风俗-回门
和全部各地的风俗一样,山东的结婚习俗也是三天后新郎陪新娘回娘家,但必须在太阳下山之前回男方家,如果新娘家是外地的很远,那就得九天后才能回门了。
小结:婚礼的很多习俗其实寓意都是好的,只是有的地方还有一些不好的陋习,慢慢的都被摒弃掉,有些婚礼习俗还是挺有趣的。
你可能还喜欢:
山西婚俗 山西婚礼习俗文化
满族的婚俗 满族婚礼习俗文化
汉族传统婚俗 汉族婚礼习俗大全
藏族婚俗文化 藏族婚礼的习俗
山西婚俗 山西婚礼习俗文化
结婚是一辈子的事情,是两个家庭的结合,是一件开心的事情,在婚礼的时候,有很多的传统习俗,也是中国婚俗文化的特色,在中国的每个地方的婚俗都是不一样的。一起看看结婚大全中山西婚礼习俗文化吧。
议婚,又称“议亲”,是商议男女婚姻之事的最初阶段,旧时包括“求婚”、“过帖”、“相亲”等几道程序,到准备定婚为止。在这一过程中,往往是由男女双方父母根据对方的门第、家境及品貌等条件决定婚事成否,男女当事人是没有多大发言权的。
“无媒不成婚”,议婚初始,一般是由男方家长委托媒人或托靠亲友、邻里前往女方家中求婚,又叫“提亲”。这一程序相当于“六礼”中的“纳采”。
如果女方家长答允考虑结亲,男方便再次托人或由媒人到女家询问女方名字和出生日期,以便“开八字”,请阴阳先生“合婚”,审看男女双方的命相是否相合。山西长治一带称之为“取四柱”,雁北一带称之为“换婚单”。这一程序相当了“六礼”中的“问名”。
男女双方“八字”相合后,两家即择吉日传换庚帖,晋北一带叫“送契”,重新写明男女各方的生年、月、日、时等事项。在具备订婚条件的情况下,男女两家还要“相亲”,又叫“相门户”、“看屋里”
经过议婚阶段,男女两家对婚事都持肯定意见,便可正式定婚,即“许亲”、“定亲”了。男方往女方家中郑重地送去聘礼,数量多少,一般因时因地,视家境贫富而定。这一程序相当于“六礼”中“纳吉”的后一部分内容和“纳征”,雁北一带称之为“下茶”,晋南一带则称之为“过大礼”。
男女双方订婚,一般选择夏历三、六、九等吉日,双方家长要在选定的这一天分别设筵款待亲友,名为“定亲饭”。在翼城一带,“吃面”则仅限于女家,称为“吃许口面”。
定亲这一天,晋东南陵川等地,男家要送面粉给女家。女家用所送的面粉夹上小米煎成油饼,再送给男家。男方以之分送亲友、乡邻,称为“通知”。
晋南襄汾一带,男方送给女方的的东西要凑足十件,表示“十全十美”。女方“回奉”给男方的东西中,还要有十包掺有盐末的麦麸。男方送给女方“定亲衣”、戒指、耳环、手镯等物,女方回送男方文房四宝、扇子、荷包、裤带一类。其中裤带尤不可少,隐喻“从今以后我把你拴住了”,或者“我将为你侍奉巾栉,脱衣解带”。
小结:婚俗中的很多寓意都是为了可以让新人可以在未来的日子里过得幸福,所以一般都是会尊重地方的婚俗文化。
你可能还喜欢:
藏族婚俗文化 藏族婚礼的习俗
回族的婚俗 回族的特色婚俗介绍
古代婚俗礼仪 古代婚礼习俗大全
西方婚俗文化 西方有哪些婚俗
满族的婚俗 满族婚礼习俗文化
满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排第二的民族,有着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满族人口遍布全国各地,是一个善于接收外来文化并融汇创新的民族,在长期的时间发展中,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满族的婚俗是很多人都不了解的,结婚大全为大家介绍满族婚俗。
问门户:满族儿女之间的爱情,过去也受着‘父母之命,媒妁之约’的约束,男方如果选择门弟相当的女家,要托媒人到女方家去求婚。女方的额娘(母亲)向媒人了解男方的姓名、年龄、家庭状况,祖籍和三代经历,是否立过战功等,俗称‘问门户’。
相门户:如果感到双方相当,女方家要相看男方。媒人领着男方到女方家,女方的额娘、阿玛(父亲)及亲友相看,俗称‘相门户’。
合婚:相妥后,女方家将生辰八字写在婚贴上,由媒人交给男方,男方找算命先生,按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阴阳五行推算,俗称‘合婚’。
小定:如果没有相克之处,男方的阿玛和额娘及亲属,在媒人的带领下,到女方家相看。若对姑娘的人品、相貌、举止等方面满意,便留下簪珥做定礼,俗称‘小定’。
返礼,女方接受男方的‘定礼’后,也要选择吉日,到男方家赠送礼物,俗称‘返礼’。
放定:女方返礼后,男方家备下首饰、衣物、猪、酒等礼品,进择吉日,会同宗族亲友多人到女方家:女方家也约集宗族、亲友多人相迎。女家设置供桌,男方将礼品摆在供桌上,男女双方的阿玛并跪在供桌前,斟酒两盅,互相蘸祭。然后,双方入席,互相敬酒。两家的亲姻关系算正式定下来,男方再相认阿母哥(岳父)、额母哥(岳母),并确定过大礼的时间,俗称‘放定’。
问话:放定之后,男方家经过一番筹备,认定迎娶的条件已经具备了,便设宴将媒人,女方的阿玛额娘请来,商定过大礼和迎娶的日子,俗称‘问话'
过大礼:迎娶的日子商定后,男方便于迎娶前一个月,男方的阿玛、达达(伯父)等人,在媒人的陪同下,将为女方准备的衣服、布疋、首饰以及赠送女方阿玛、额娘的猪、酒等礼品,一并送到女方家,俗称’过大礼‘。
填箱:过大礼时,女方家也操办,设宴席,待亲友。亲友赠给姑娘酋饰或衣物,表示祝贺,俗称:填箱’。
跳喜神:过大礼的同时,男方请求女方择吉日,请萨满跳喜神志喜,女方按男方的要求,数日后,请萨满来家,摆香案跳神,祭祀祖先,为姑娘祈福。跳神志喜,多在黄昏后进行。
开剪:跳神志喜后,女方选择吉日,将男方送来的布疋,陈放在堂中的桌案上,由阿玛或达达用剪子剪开,然后姑娘按着自己的身材,自己喜欢的服式,自行裁缝,俗称‘开剪’。
练习:开剪后,姑娘要梳洗打扮,并把自由瓣着改为盘着,意味着己许配他人,俗称‘练习’。
送嫁妆:也叫‘过箱柜’,在结婚的前一天,女方家向女儿赠送嫁妆,并派遣姑娘的女伴和弟妹,将嫁妆送到男方家,俗称‘送嫁妆’。
离娘肉:男方收到嫁妆后,新婿要携带猪肋条肉,骑马到女方家向阿姆哥(岳父)额姆哥(岳母)致谢,俗称‘离娘肉’。
打下墅:也叫‘打下处’。结婚前一天,新娘穿上踩堂鞋,在伴娘的陪同下,送到男方家附近预先借好的住处住下,俗称‘打下墅’。
压炕钱:在新娘住的炕上,要放几枚钱币,俗称‘压炕钱’。
押车:女方送亲时,新娘的阿浑(哥哥)或族阿浑,要走在车辕子两边护送,俗称‘押车’。
迎娶:满族男方结婚一般为三天,头一天,男方家杀猪搭灶,立鼓乐棚子,祭祖。第二天搭喜车,安柜箱,男方家由全福的长辈人布置好洞房:被子四周放枣子、花生、桂元、粟子,中间放一个“如意”,意味着‘早生贵子,万事如意’。一切陈设好后,彻夜奏乐笙歌。第三天是正日子。
插车:第三天,女方送亲的蓬车,从‘打下墅’的地方五更发车:男方迎亲的彩车,从男方家五更出发,两车途中相遇,外车厢互相交错,新娘在送亲的逢车上,换好结婚的盛装,由新娘的阿浑,把新娘抱到迎亲的彩车上,俗称‘插车’。
压轿,在迎亲的彩车上,前边坐着“娶命戚”,中间坐着新娘,后边坐着‘送命戚’坐在后边。新娘的弟弟坐在‘送命戚’后,俗称‘压轿’。
劝性:迎亲的彩车到了新郎家的门外,新娘必须在彩车上等一会,俗称‘劝性’。
驱煞神:劝性时,新郎朝彩车下,弯弓虚射三次,俗称‘驱煞神’。
拜北斗:新娘头盖红巾,前后心各悬铜镜,下彩车后,在新郎的前导下,由伴娘左右搀扶,踩着红毡,来到院中的神桌前,同新郎一起朝北而拜,俗称‘拜天地’,实则‘拜北斗’。
坐福:拜北斗的仪式结束后,新郎用马鞭或秤杆挑下新娘的红盖头,放在帐篷项上,又递新娘两锡壶,里面盛社及钱。新娘跨过门槛上的马鞍和火盆,像征安全过门,日子红火。新娘进入帐蓬后,面向吉祥方向坐下,俗称‘坐福’。
开脸:新娘进了帐蓬或入洞房之后,由伴娘用红线绞掉脸上的汗毛,俗称‘开脸’。
撇盏:也叫‘祝吉’。天交中午,在院中设下神桌,供棒着猪哈力巴或(猪肘子)肉,酒三盅。由萨满身穿吉服致祭。新郎和新娘跪在神桌前,萨满单腿跪往神桌左首,用满语高唱‘阿察布密歌’每唱完一节,用尖刀割肉一片,抛向空中,然后端酒一盅齐眉,泼到地上。当三节‘阿察布密歌’唱完时,鼓乐齐鸣,婚礼的喜庆气氛达到了高潮。
住帐蓬:也叫‘住帐房’。从新娘坐福开始,新郎一直在帐蓬外边守卫。夜幕降临后,新郎绕帐蓬三圈,问:‘留不留宿?'
这时往往有许多姑娘和年轻媳妇围着新娘,新娘自然羞口不说留宿,姑娘们一边逗新娘开口,一边故意难为新郎,叫他多次恳求。常常是新郎的兄嫂出来干涉,将女孩子赶走,新郎才能进入帐蓬。最先,新郎和新娘耍在帐蓬住三个月,后来改为三天,再后来改为三刻,俗称’住帐蓬‘。
合卺:当晚,新郎、新娘要喝交杯酒。由全福人斟满两杯酒,新郎、新娘各呷一口,然后互换酒杯,再饮一口,俗称’合卺‘。接着吃子孙饺子和长寿面。
争坐被上:喝完交杯酒后,为讨吉兆,夫妻要争坐被上。争坐被时,新郎、新娘一改白天的拘谨,而变得活泼欢快。争坐被上是很难有高低之分的,它只不过是甜蜜的新婚生活开始。
分大小:第二天一大早,新婚夫妻要赶在全家人之前起来,要拜祖神位,再拜祖父母、父母、兄嫂、姑姐等,同时拜宗族的长辈,俗称’分大小‘。
压腰:分大小时,长辈要拿出一点零钱,给新娘装在衣袋里,俗称’压腰‘,也叫“装烟钱”,因给长辈的装烟。
散箱:分大小时,给长辈的装完烟,新娘打开自己的箱子,把做的针线活计,一件件拿给公婆看。这是新娘忙嫁妆时给婆家人做的。多为布鞋、布袜等穿戴,分给公婆、叔伯、兄嫂、姑姐妹等人,俗称’散箱‘。
回门:婚后第三天,新娘在嫂子的带领下,叩拜祖坟,并将点燃的香敬上。之后,或者婚后十天时,新郎陪新娘回娘家,俗称’回门‘。
满族入关后婚俗,虽然受汉族婚俗的影响,但是满族的婚俗还保留很多满族的特色。在当今,古老的满族婚俗中,一些带有封建性和落后性的’驱煞神‘、’撇盏‘、’跳喜神‘、’住帐蓬‘等己被抛弃。一些新观念、新风尚、新婚俗得到了发展,受到人们的赞扬。
小结:满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在很多的文化上都是很有特色的,满族结婚是不允许早婚的,也就是不存在娃娃亲或者是指腹为婚的现象。
你可能还喜欢:
藏族婚俗文化 藏族婚礼的习俗
回族的婚俗 回族的特色婚俗介绍
古代婚俗礼仪 古代婚礼习俗大全
西方婚俗文化 西方有哪些婚俗
以上内容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山东的婚礼风俗和山东婚俗礼节的优秀文章,喜欢小编发表的山东的婚礼风俗和山东婚俗礼节请一定要在下面浏览哦,我们将第一时间给你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