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经应该怎样学才能学好 易经应该怎样学比较好
你现在浏览的是一篇关于易经应该怎样学才能学好的精彩内容,本文拥有易经应该怎样学比较好和易经应该怎样学才能学好的精彩内容发布,喜欢的关注本站。

易经应该怎样学才能学好 易经应该怎样学比较好
易经入门
易学博大精深,精通,谁也不敢说。以前为一些零基础的朋友写过一些易学基础知识,篇幅略长,错误之处也在所难免,仅供参考吧。
易学的分类和世界观:易学的研究、学习方式通常分为:义理派和象数派。义理派,通常强调将易学哲学作为指导生活生产决策的重心,例如今天常见的易学与企业管理之类的讲座,多走义理这条路线。象数派,通常强调易学在预测学和玄学上的应用。
象数的应用,通常称为易家五术:山,医,命,相,卜。
山术,自己理解一下。
医术,是指跟易学密不可分的中医系统。
命术,命理学,通过排盘看人一生格局以及大运流年,比较流行的命理学有:四柱命理(即批八字),紫微斗数,达摩一掌经等
相术,分相天(观天象星象),相地(风水),相人(手相,面相等),相名(姓名学)几个大类。
卜术,占卜和命理不同的是,占卜往往占断一件事的吉凶福祸,一事一卦是短期的,不是一生格局的演算。有名的卜术有:太乙神数,奇门遁甲,六壬(包括大六壬,金口诀,小六壬等),六爻,梅花,古噬等。
其实不论是义理还是象数,都是密不可分的,因为易学世界观以及应用学的核心思维即是:象数理三位一体的。例如,一个人用手摇晃了三下杯子。摇晃杯子是,象(表象)一个杯子摇晃三下,是数(量化)。为什么摇晃杯子,则是理(原理内因)。知道了,易学的分类以及大概核心思维,下面我们来整理一下易学的世界观。中国古人认为,世间万物是无穷无尽的,如果你无限制的学习,那是永远也学不完的,所以古人观天之道,执天之行,用易经的数字哲学来认知这个世界。我们先来说一说,易经中的零一二三。
0和1
无极和太极《易》云,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道德经》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什么是无极呢?我们用零来表示,即宇宙混沌初生时的一股原始能量,或者说,宇宙至高无上的法则,也就是道家说的道。道家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无极,生在时间空间之前(先天地生),是易经中三易(不易,简易,变易)中的不易(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无极(0)生出太极(1),即道生一。《太极拳论》说:太极者无极而生。宇宙原力生出了太极,太极是阴阳纽和之能量,虽然阴阳未分,但是内部已经开始阴阳转化,随时准备化生阴阳。
所以太极也是三易(不易,简易,变易)中不易的元素。
先天无极图和太极图太极生两仪,即1生2。有太极之后,太极又化生出两种力量,即阴阳之力。我们用阴爻和阳爻来代表阴阳两种力量阳爻是一个横线,阴爻即断开的横线如下图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即是阴阳,阴阳代表对立的两种极端。通常,积极地,主动的,不稳定的,公开的表面的为阳;消极的,被动的,稳定的,不公开的内在的为阴。阴阳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是绝对的概念,比如,一个男人跟妻子在一起,他是丈夫的角色,那么丈夫为阳,妻子为阴。同样的是这个男的,在他女上司面前,这个男人为阴,女领导为阳。因为领导为阳,属下为阴。时不同,理不同,则阴阳之理不同。世上万事都能在相对情况下分出阴阳,例如一个树叶,接受阳光的一面为阳,反之为阴,一只手,手背为阳,手心为阴。物物一太极,事事分阴阳。
那么阴阳对应的即是易学三易(不易,简易,变易)中的简易;,把复杂的万事万物简化成阴阳两种属性,真的就像《易》所言: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
三才四象以及二生三,三生万物有阴阳,后有三才,三才备而万物生,即《道德经》所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即表示,时间上的过去,现在,未来。也表示空间上的,上中下,前中后,左中右。更多的时候是表示,时间,空间,以及时空中运行的元素。所谓三才即是天(时间)地(空间)人(时空中的元素,不一定就是人)
我们中国人描绘造化的词汇都含有时空元素,例如,宇宙,宇,是空间(上下四方曰宇),宙是时间(古往来今曰宙)。世界,世是时间,例如三生三世,界,是空间,例如界线,国界。天地,天时(时间),地利(空间)。时间空间加上时空中我们测量推演的元素,构成了三才,所以,我们以阴阳爻三个一组组合,便得到了八卦。
这样三个爻组成的卦,我们称之为母卦或者经卦。是易学推演宇宙的八个基础符号。其中最上面的爻我们叫天爻,中的爻我们叫人爻,最下面的爻我们叫地爻,也是三才成象,化生万物之意,即老子说的,三生万物。四象和五行然而,事物都是由内部开始变化再表现在表象上的,所以卦的画法都是由下向上画,即,先画地爻,再画人爻,再画天爻。那么在两仪阴爻和阳爻成三才八卦之前,还有一个发展阶段,即是易经说的,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
四象即是太阴少阳少阴太阳少阳,乃阳气初生之象即是阳气开始生长,每日攀升,就如冬至之后,虽然天气还冷,阳气还弱但是阳气渐长,慢慢由冬变春由春变夏。太阳,乃阳气充足之象,例如盛夏,阳气积累越来越多,天气最热。少阴,乃阴气初生之象,恰如阳气旺极之后,夏至生出的一阴,这时虽然表象上天气还继续热(那是之前累计的阳气还没耗尽由于惯性继续产生作用,虽然没耗尽,可是阳气已经停止增长了)但是日照渐短,阴气开始上升。太阴,乃阴气充足之象,恰寒冬阴气之极。少阳,似春,初生阳气,性温,可用木来代表。因为木质温,且有生发之气。太阳,似夏,阳气壮,性热,可用火来代表。少阴,似秋,阴气初生,性凉,用金来代表,金属手感凉。太阴,似冬,阴气壮,性寒,用水来代表,水性寒。
所以五行中的木火金水实际上是四象温热凉寒四种能量符号的具体化。
那么这四种能量互相转化的过程中需要一个转化点一个结点于是产生了第五个元素土《子平真诠》说:土,木火金水冲气所结也。所以四季中,阴历三,六,九,十二月(辰未,戌,丑)五行为土,因为这四个月是季节转换的月份,即是木火金水互相转化的转折点。这就是五行衍生。
无极太极,为不易,阴阳两仪,为简易。三才,四象,五行,八卦为变易。
紫微斗数入门大全
绝不外传的运势口诀
五行
上次说到五行由四象衍生,分别代表温(木)、热(火)、凉(金)、寒(水)四种能量,以及四种能量的结点(土)。
这一次,我们来细说五行的生克。五行相生的顺序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其实也很好理解,我们生火要用柴火,木能生火;火燃烧后产生灰土,是火生土;金属是大山和土里提取出来的矿石炼就得,所以土生金;金属融化后会变成液体,所以金生水;水可以滋养植物,所以水生木。五行相克的顺序为: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这个也要理解性记忆,斧子电锯是金属可以砍大树,所以金克木;植物破土而出,而且植物根直插土中吸食土里养分,所以木克土;土克水,土能稀释水,还能抗洪,常言道,水来土掩;水克火,这个可以不解释了,最直观的;火克金,冶炼金属都用高温用火烧。
五行生克除了五行属性使然,同时也要参考五行力量的对比,例如,金虽克木,但是小铅笔刀是没法砍参天大树的,不仅无法克木,反而折伤自己。水虽然克火,一杯水,难灭一车火。决定五行力量大小的不仅是同类五行的数量,也由时间决定,例如盛夏,火乘天气炎热之火气,火旺;寒冬,水乘寒冬之寒气,水旺。例如每个季节结尾的那个月(万年历中辰,未,戌,丑月),我们称为四季月,这时土旺。
五行状态力量从大到小顺序依次为:旺,相,休,囚,死。这其中规律只要熟悉五行生克原理,自然很快就会发现。五行的生克是易学数术应用最重要的概念,五行知识是几乎任何一门易术都需要大量应用的核心理论,一切吉凶祸福都是围绕五行的生克旺衰来推断的。神奇的六六是比较神奇的数字,西方有上帝六天创造世界,第七天休息的传说,中国也有人在去世六天后,第七天还魂的说法,说明无论古今中外,人们通过观察,都发现六几乎是事物变化阶段的特殊规律,所以天下之大,每两个人都可以通过六层关系发现彼此的联系,银行卡的密码也只要六位就足够复杂,而易中一个完整的卦也是由六个爻组成的。一个卦,六个爻(基础的八个经卦是三爻,实际应用中是两个经卦叠在一起成六爻卦),六个变化阶段后,这个卦就走完了,要换新的卦了,说明六是变化之极。我们古人常说六合,即上,下,东,南,西,北。即是一个三维空间的模型。
我们用六个神兽来代替这六个空间方位,即东方一个,南方一个,西方一个,北方一个,中央两个。分别对应,青龙(东),朱雀(南),白虎(西),玄武(北),勾陈(中央),螣蛇(中央)。六神体系在奇门、六壬、六爻中多有应用。六在数术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六爻变化和六神应用中。七星(七政、七曜)古天文术语,古人将:太白星(金星)、岁星(木星)、辰星(水星)、荧惑星(火星)、镇星(土星)称为五星,五星又称五曜,加上太阳星(日)、太阴星(月),合称七曜。七星又指北斗七星,北斗七星为:天枢(贪狼)、天璇(巨门)、天玑(禄存)、天权(文曲)、玉衡(廉贞)、开阳(武曲)、摇光(破军)再加上左辅、右弼两星为九星(多将左辅右弼合二为一为辅弼,成八星系统对应八卦)。这个系统在奇门、星象、风水、紫微斗数上多有应用。其他类数术涉及较少。
八卦
我们之前说过八卦的推演,现在再一次将八卦推演图附在下面。
阴阳爻三个一组,总共八个组合,按照上图的规律从右到左依次是:乾、兑、离、震、巽、坎、艮、坤。我们给这八个符号按照从右到左的顺序配上序号,也就成了先天八卦之数,此为先天八卦。即是:乾1、兑2、离3、震4、巽5、坎6、艮7、坤8。
以上为先天八卦图和先天八卦掌诀图。
如图,先天八卦的布局是根据先天之数沿着图中太极形的螺旋箭头运行而出的。同时先天八卦每两个对位的卦都存在在相呼应和补充的关系。例如,兑卦一阴在上。对位的艮卦则一阳在上。
为了便于记忆八卦的画法也可以按以上口诀来记忆。常言道,先天为体,后天为用,先天八卦展现的是宇宙中八种力量的对比和力量对位关系,是原理和根本,后天八卦则是八卦在地球上的具体体现。所以先天为体,为原理,后天为用,为实际操作中的对应,在数术中后天八卦在直观上又更多的运用。
上图为后天八卦数和后天八卦掌诀,后天八卦对应的是中国地理方位,中国人地图的看法是上南下北左东右西。所以上面离卦为南,其他以此类推。南方热,北方寒,分做坎离。东北多山林为艮,东南多海风为巽,西北自古出帝王,如周之西岐,汉唐之长安,也出天山高山,为乾,西南地貌多样矿物丰富为代表地的坤,西方多金属矿藏,兑金坐镇,东方主生发春木,代表生气的震卦,春雷滚滚。至于后天八卦的卦数如何得到这就涉及到九宫知识,说九宫时一并说来。除了先天后天八卦外还有实用八卦,实用八卦的卦序其实就是后天八卦从乾卦按顺时针方向数到兑卦,即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卦也有相应的五行属性,和自己的类象。八卦类象可比万物,难以尽说,下面只是一个简易表格,举一反三,以此类推吧。以下是八卦卦气衰旺图和八卦类象图。
九宫
中国数术的源头有关于河图洛书的传说,河图讲,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是说五行以及阴阳数理的基础。所以五行的数理顺序是一、六水,二、七火,三、八木,四、九金,五、十土。
洛书与八卦结合形成了中国数术学中九的系统,我们小时候都做过九宫格,即九个格子,填写从一到九九个数字,如何让横竖斜相加都得十五的数学游戏,游戏虽然简单,却内涵宇宙阴阳平衡之理,以洛书九宫为基础的奇门遁甲在军事上的应用也多用到九宫数理,让军阵在任何方向都能集中最大的兵力并保持军阵的机动性。
以上为洛书九宫图,也是后天八卦数理的理论依据,现在我们再来对比后天八卦数和九宫外围的关系,是按照方位对应的。关于九宫格数理的记忆有个口诀:九宫之义,法以灵龟,二四为肩,六八为足,左三右七,戴九履一,五居中央。关于八卦的用法,那是无穷无尽的,灵活使用八卦先后天方位数理类象五行生克是所有数术的基础,也是难点。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
十个天干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天干代表禀赋五行之气的天体运行能量,以五行顺生顺序排列。即:甲、乙为木;丙、丁为火;戊、己为土;庚、辛为金;壬、癸为水。是按照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的顺序排列的。两个一组,一个为阳一个为阴,例如甲乙都为木,甲为阳木,乙为阴木。以此类推。阳的称为阳干,阴的称为阴干。通常阳主气,阴主质,例如庚辛为金,庚为阳金,主的是秋天肃杀之气,辛为阴金主的是在地成形之金属。另外天干两组相合还能产生新的力量。天干有五合:甲己相合为土,乙庚相合为金,丙辛相合为水,丁壬相合为木,戊癸相合为火。至于天干相和的具体应用那就很需要功力了。十二地支,有天干,也就有了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十二地支,地支通常会配上动物的类象,俗称十二生肖。地支代表地球本身运转的规律和周期,所以地支在数术中应用相当稳定。例如,地球自转一周为十二个时辰,围绕太阳运行一周为十二个月。十二地支对应月份(除了阴历月份也要参考节气的交接日期)分别是寅(正月)、卯(二月)、辰(三月)、巳(四月)、午(五月)、未(六月)、申(七月)、酉(八月)、戌(九月)、亥(十月)、子(十一月)、丑(十二月)这里要注意,对应正月的不是地支的第一位子而是寅。那么我们根据四季的五行属性,地支的五行属性也就出来了。正月,二月,三月(季末)为春,春五行为木,寅卯五行为木,辰五行为土。以此类推,如图,
其中辰,未,戌,丑四个为四个季节之末,五行为土。地支也分阴支和阳支。根据地支的序数,单数为阳,双数为阴,例如地支中子排第一位,子序数为1,单数为阳支;亥序为12,双数,为阴支。所以子为阳水,亥为阴水。以下是地支掌诀图,地支之间的基础关系还有刑、冲、合、会、害等很多,这里暂时先不说这些。地支除了本身带有的五行属性,其实还藏有天干之气,这在四柱命理中应用比较广泛,以下是地支藏干表
六十甲子
古人说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天地交流才有万物。天干地支两两组合配成六十个组合,我们称为六十甲子,中国人用六十甲子记年月日时,例如现在就是丙申年辛丑月甲辰日甲戌时丙申辛丑甲辰甲戌也便是此时出生孩子的八字了。六十甲子是如此重要。也是学习任何数术的必修课。每一组甲子由一干一支组成,干支自带五行属性以外,组合起来又有新的属性,以下为六十甲子纳音表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易学的基础还有很多,例如十二长生,二十四山,地支的刑冲合害会等。这里还没有提及,说的不多,仅供参考。
读懂《易经》的知识
紫微斗数入门
自古以来,人们就对未知的事物拥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渴求认知未来,掌控命运,在这种观念下太乙神数、梅花易数、奇门遁甲等占卜之术应运而生,但是你可知道,这些奇妙无比的预测术法竟都源起于《易经》,《易经》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儒家尊为六经之首,被道家奉为三玄之冠,大道之源,《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曾提道:易道广大、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数,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那么,关于易经,你又了解多少呢?
我国传统文化中《易经》的智慧与奥秘,说起易经,就有必要说一下他的起源与发展历程,易经》的诞生与发展是十分漫长而又复杂的,关于它的产生,人们众说纷纭,但传统上一般认为《易经》起源于河图洛书,相传,在距今五千年以前的伏羲时代,黄河里跃出一匹白马,马背上的鬃毛形成了一幅奇妙的数字,伏羲取之参悟出图中的秘密,创立出了“八卦”,现今河南洛阳的孟浚县出土的,“龙马负图”已见证这个传说,到了大禹时期,人们又在洛水发现一只白色的乌龟,龟背上刻有一些数字点组成了一幅图画,大禹从中参悟到包括五行在内的《洪范》九畴,因为白龟出自于洛水,所以该图叫洛书。后大禹根据这两个现象结合伏羲的八卦,创立了属于夏朝的易经《连山》,商朝成汤根据本朝的特点,又在连山的基础上创立了本朝的易经《归藏》;等到了商末周初,周文王被商纣王关在美里监狱,周文王又在《归藏》的基础上,推演出了符合周朝发展的《周易》,现如今《连山》和《归藏》早已失传,传世的只有《周易》了;再到春秋时期,孔子发现《易经》已经很难读懂,于是专门撰写了《易传》以解读《易经》,也就是说现在流传的《周易》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是经文部分:二是传文部分,从内容上讲《周易》囊括天文、地理、军事、科学、文学、农学等丰富的知识内容,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为易、诗、书、礼、乐、春秋群经之首设教之书,在我国文化史享有崇高的地位,从它的编排体例及文字内容上来讲,易经全书由符号和文字组成分为上下两经: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符号部分是由最基本的阴爻(--)和阳爻(一)组成。
紫微斗数入门大全
紫微斗数宫位重叠取象
三个爻相叠为一经卦,而三个阴阳交相叠有八种组合,故又称为八经卦。
八经卦两卦相重有六十四种组合,也就是六十四卦。
文字部分,每卦有卦名,卦辞、爻题和爻辞组成,一爻有一个名称,每卦有六条爻,就有六个名称,爻的名称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表示位置一部分表示性质用数字来表示。
爻的位置有六种,一个卦六条爻从下往上数,分别为初、二、四、五、上。
爻的性质只有两种:阳爻叫九,阴爻叫六这两部分一结合,两种数字合起来就是爻的名称了。
比如既济卦,从下往上的名称就是初九,六二,九三,六四,九五,上六,爻辞是解释每一条爻的含义的。
从下而上一一作出解释,其蕴含丰富而深奥,涉及天、地、人等极其广泛的知识内容。
易经的使用者们常以阴阳两爻为基本符号,以八卦中任意两卦交相叠合,而成了六十四卦基本图形,随后通过分析易经经文,随后通过分析易经经文,来说明宇宙万物的一切现象,甚至于启示天道人道地道的变化规律预测万物,关于易经的实际应用和预测故事,民间流传甚多,小到寻常百姓家的取名乔迁、婚丧嫁娶、大到各个朝代的兴衰更替都可见到易经智慧的集中体现,相传在公元1449年明朝统治期间,北塞瓦刺部落首领也先率5万蒙古铁骑南下来犯,英宗皇帝御驾亲征不幸兵败被擒史称“土木堡之变”,英宗被押回瓦剌,仰面长叹,不知何时才能逃脱敌营,一日,身边的太监对英宗说,盲人仝寅原是安邑人曾从师学京房术,为人占祸福往往奇中父亲带着他游大同来到塞上,参将石亨当他是神,凡事必征求他的意见,不如我去见见他,英宗同意,暗中派遣这个太监前去访问仝寅,太监见到仝寅,并说明了来意,仝寅卜筮得到《周易》第一卦,乾之初九;仝寅慢慢说道:大吉可喜可贺卦得初九,其应在九四龙是变化之物,有君王之象明年是庚午年,‘午’正是跃起的时候,而‘庚’又是更新的意思,龙的特性是每年一跃,跃必在秋,明年仲月,圣驾必得复还,爻辞初九说‘勿用’九四又说‘在渊,因此主上虽然返国了,终是失位,听到这里太监苦着脸连连叹气不过仝寅继续道象是龙其数是九四近五跃‘飞’九年后遇上的是丁丑年,年支是丑,年干是丁龙在丑,丑称‘赤奋若主上能复还于午,而午的颜色正是赤色,午奋于丑就是顺之自然或者说是天顺之也,丁为火火性通明象意我大明王朝,五行之火,生在寅,旺在午,丁干之合在壬,因此,可以断言,在丁丑年壬寅月壬午日那一天,主上复辟帝位,后来事态的发展正如仝寅所言,而这位盲人用的正是易经中的潜龙勿用之法,虽说我们并不能肯定这篇故事的是否具有真实性,但可从这故事中透露出的情感来看,易经备受百姓推崇,天子也同样奉它为神书,但相比于民间流传的那些奇幻故事,儒家学者对于易经的理解似乎更为透彻和理性,关于易经,儒家尊它为六经之首自孔子以来,历代儒学家都将它视作哲学学问来进行研究。
关于对《易经》的阐述,孔子曾说:加我以数年五十而学易可以无大过矣;意思就是说:让我多活几年,如果50岁时就学习《周易》便可以没有大过错了,为什么学了可以“无大过”?其实易经不仅仅是占卜之书,更是哲学之书,如果懂得了它的道理领悟了它的智慧,懂得按照客观规律去办事,自然就不会犯大的过错了,最近一段时间,人们对于国学传统文化的讨论又渐渐热起来,《易经》也因其是经典中之经典,哲学中之哲学,谋略中之谋略,为时人所重,但《易经》名虽为‘易’真正要讲通讲透却实非易事,《易经》一书,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传承至今,留下来的著述浩如烟海,各家观点亦是纷繁驳杂,加之易学之深邃博大,要想尽获《易》学”洁静精微“之宏旨,当非易事,在越来越重视科学的现今社会,《易经》逐渐褪去了卜筮等玄幻的外衣后,人们又逐渐开始重视它所表达出的人生哲理,其实易经真正告诉我们的不是如何去占卜运势,而是告诉我们如何去推理,如何去为人处事,如何在这个社会中找到自己属于自己的位子,从这个方面讲易经所包含的智慧值得我们后辈认真去研究和学习。
太乙神数的象数逻辑
太乙神数
太乙神数为三式之首,五大神数之一。太乙神数产生于黄帝战蚩尤时。《奇门五总龟》曰:“昔黄帝命风后作太乙,雷公或九宫法,以灵龟洛书之数┄,”仿易理所作,属易经象数之学。
太乙起局,首先确定太乙的落宫,确定太乙的落宫,首先,必须计算太乙积年数。太乙积年数是太乙神数的枢纽和关键。其次是演算太乙阴阳数。包括:主算数、客算数、定算数;上和数、此和数、下和数;天地人三才数;三才具足数;长短数。
太乙神数的象数逻辑,概括起来,就是六个字:阴阳,数字,位置。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是:(1)现象是对象语言;(2)数字与位置是语法语言;(3)阴阳是元语言,即自然语言;(4)数字与位置被赋予了阴阳的属性;数字与位置互相蕴涵;数字与位置表征阴阳交易;(5)阴阳是体,数字与位置为用;(6)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三位一体,时空合一。
“生生之谓易,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其生物也,莫见其养而物长;其杀物也,莫见其所伤而物亡。此之为神明。”
“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天尊地卑,乾坤定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参,奇(奇数)也;两,耦(偶数)也。七、九,阳数;六、八,阴数。”“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
“奇偶之分,象数之始也。”“数者始于一,象者成于二。”“天下之理动者奇而静者偶,行者奇而止者偶”。“象以数显,数以数神”,“天地鬼神之妙,莫逃乎数”。
伏羲最早以“井”字格为座标观察北斗星区。太乙(北极星)之位恒居北方,并以此作为定位的标准。初、三、五这三个爻位为阳位,二、四、上这三个爻位为阴位;其阴、阳之位的确定,也是奇、偶数的原因。
天子居于明堂九室,“明堂者古之有也,凡九室,二九四、七五三、六一八”。
“九宫者,一为天蓬,以制冀州之野;二为天芮,以制荆州之野;三为天冲,其应在青;四为天辅,其应在徐;五为天禽,其应在豫;六为天心;七为天柱;八为天任;九为天英,其应在雍、在梁、在扬、在兖”。
“太乙理蕴于数之中,数显于理之外。”数理奥妙无穷尽,象意韵传天地情。
紫微斗数入门大全
紫微斗数流月如何解析
太乙神数高举象数派旗帜,是运用易经象数逻辑最充分最完备的易经象数派学术传统的典范。把握太乙神数的象数逻辑,重温易经的象数逻辑系统。
易经是由象数符号系统和文字解说系统构成的古老的思想体系,最核心的内核是象数思维模式。象数逻辑借助于《周易》的卦象和爻象进行形象思维、比类取象、触类旁通,阐发天地人不易变易简易的道理。象数逻辑包括“比类取象”和“比类运数”两种逻辑结构。“比类取象”就是取八卦的卦象或它们象征的事物进行运思,“比类运数”就是运用极数穷理的逻辑路径,触类旁通引起联想,推导出相关结论,形成象学数学。《易经》通过图象、象数来进行逻辑演绎和推理。
易经的象数逻辑是建立在象数语言的基础上的。易经象数语言具有五大特征:1、遵循语序而非语法规则。2、注重词句的排列组合而非形式逻辑关系。3、语义须通过上下文之整体关联而非分析还原来理解。4、普遍性,抽象性,系统性特征。5、象数逻辑是深涵价值底蕴。
综上所述,没有数字与位置,就没有阴阳,没有阴阳,就没有易经。离开阴阳,易经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同理,离开数字与位置,阴阳乃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阴阳运筹现象,现象蕴涵数字,数字抽象现象,位置固定象数,象数位有机撮合达成物理事理,象数理自成一体。象数逻辑蕴涵归纳逻辑与演绎逻辑。象数思维,就是易经思维。象数逻辑,就是易经逻辑。
深刻把握现象,则必须借助象数逻辑符号,而系统呈现象数逻辑,则完全依靠文字解说系统。符号系统与文字系统,是解析易经的两大系统。易经从现象入手,借助象数逻辑符号,解说天地人变化的法则。易经的关键动词是变易,象数的核心动词是演算。演算是变易的抽象反映,事物的变易必然反映在象数的演算之中。透过象数的演算可以洞悉事物变化的整体与部分规律。
必须提出的是,易经的逻辑不同于西方的形式逻辑、数理逻辑。亚里士多德的形式逻辑,要求严格遵循同一律、排中律、矛盾律及充足理由律。近现代数理逻辑,强调公理化的数字符号运算规则,注重逻辑真值的获得,而忽视逻辑真值与现象的联系,甚至排斥真相。六十年代以来,人工智能诞生并飞速发展,数理逻辑的局限性也开始暴露出来了。
易经的象数逻辑,重视现象的数量关系,以及数量关系背后的质量关系,注重事物的量变质变状态及其交易过程中时空临界点的确定,把天地人能量信息系统镶嵌集成在生生不息的时空链条上,象DNA分子螺旋结构一样,推演宇宙生命绚丽多彩的壮观与庄严。
象数逻辑是比形式逻辑数理逻辑更高一级的辩证逻辑。辩证逻辑的对象是动态的事物体系;形式逻辑的对象是静态的孤立事物。与静止的状态相适应,形式逻辑要求人们明确回答是或否、对或错、真或假,不能模棱两可,因而其核心规律是同一律。辩证逻辑所反映的是变动不居的多要素的相关关系,具有对未来预测的性质。
20世纪40年代以后,随着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自组织理论、分形几何学、混沌理论、孤立子理论、模糊理论等横断学科的出现和发展,系统论自然观正在取代辩证论自然观并把辩证论自然观作为内在的有机构成部分而发展。系统论自然观的核心内容是,世界的本质是系统,研究时不仅要探索物质的时空存在形式和演化特性(如可逆与不可逆、进化与退化、量变与质变、必然性与偶然性,等),还要研究构成系统的要素、结构、功能、层次和环境。由此看来,逻辑需要从最深层反映世界和思维的本质。易经象数逻辑思维系统已经基于简单性原则反映了系统论自然观的基本精神,从精神实质上是与系统论自然观相吻合的。易经的象数逻辑思维,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恢宏而细腻,系统而直感,生生不息,简约至简,前途无量。
以上内容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易经应该怎样学才能学好和易经应该怎样学比较好的优秀文章,喜欢小编发表的易经应该怎样学才能学好和易经应该怎样学比较好请一定要在下面浏览哦,我们将第一时间给你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