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猫来穷狗来富是真的吗 俗话说猫来穷狗来富是真的吗
你现在浏览的是一篇关于猫来穷狗来富是真的吗的精彩内容,本文拥有俗话说猫来穷狗来富是真的吗和猫来穷狗来富是真的吗的精彩内容发布,喜欢的关注本站。
猫来穷狗来富是真的吗 俗话说猫来穷狗来富是真的吗
猫来穷狗来富是真的吗
狗来富猪来穷,猫儿来了开当铺,当然这些不是真的。那为什么民间都这样说呢?因为猫是属阴的动物,猫来就说明家里有不好的事发生。狗是人类忠实的朋友,既可以看家护院,又可以帮主人打猎,还有狗的叫声“旺”,寓意着兴旺发达,所以就有狗来旺的谚语。
“猪来穷,狗来富,猫儿来了开当铺”,说猫饭量小,吝啬;“猪来穷,猪来富,猫儿来了顶白布”,说猫哭声撕心裂肺。“猫来穷,狗来富,狗记路,猫恋家”。说明狗和猫有天壤之别,猫是小气鬼,吝啬鬼,猫的哭泣声,让人感到悲哀。猫认家,而不论人;狗则不同,狗认人,无论贫穷,还是富贵,都忠贞不二。
猫在很久以前,并不受人待见,而是皇宫贵族偏爱的宠物,波斯猫,猫与老虎属猫科动物,画猫不如画虎。为什么说“猫来穷,狗来富”?
猫深入百姓之家,不是说,老百姓把它当宠物对待,而是它有特殊技能,那就是捉老鼠,堪称一绝。老鼠只有危害平常百姓家,像富贵人家,老鼠也望尘莫及。
因为,设施齐全,老鼠也没有那么大的能耐。猫来穷,说的就是老鼠只有欺软怕硬。猫就是老鼠的克星,和狗迥然不同,“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狗重情重义,而猫嫌贫爱富。
猫传说有九条命,人们很少对猫下狠手。都说猫不能打,猫为阴,形同“猫头鹰”,一般人们很少惹,怕惹祸上身。猫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很多人都认为猫六亲不认。为啥?猫认宅,狗认人。
相传猫吃斋念佛,一生六根清净。人们对猫有点忌讳,猫在半夜三更,发出的哭腔,让人胆战心惊。假如,猫在谁家屋檐下啼哭,也就是“叫春”,是很不吉利的。撕心裂肺,让人听了不寒而栗。所以,“猫来穷”由此产生,其实是“猫来顶白布”,并非“猫来穷”。
如果说“猫来穷,狗来富,燕子来了,找富户”,能扯上关系。说猫嫌贫爱富,那家有鱼,它就朝着鱼腥味寻去,吃过后又灰溜溜离去。狗就不一样了,忠肝义胆,跟着主人不离不弃,对主人更是小心翼翼。如今的猫,更是座上客,成了人们饲养的宠物,连老鼠也无暇顾及了。
回族都有哪些民俗禁忌
回族都有哪些民俗禁忌
不吃猪肉几乎成为穆斯林的标识,回民的代称。也就是说,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都拒绝吃猪肉,而回族人所信仰的宗教正是伊斯兰教,所以回族人都不吃猪肉。不吃猪肉也成为了回族人民的民俗文化,为什么回族人不吃猪肉呢?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回族的发展历程: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回族有人口约9,820,000人(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民族之一,在居住较集中的地方建有清真寺,又称礼拜寺。公元7世纪中叶,大批波斯和阿拉伯商人经海路和陆路来到中国的广州、泉州等沿海城市以及内地的长安、开封等地定居。公元13世纪,蒙古军队西征,西域人大批迁入中国,吸收汉、蒙古、维吾尔等民族成分,逐渐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民族——回族。回族的通用语为华语,第二语言为阿拉伯语,在回族群内部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回族是以中东阿拉伯、波斯族系为主体,兼容吸收了蒙、汉、维、藏、傣、白等民族,以伊斯兰为强有力核心而凝结成的一个天授的穆斯林民族。回族和其他穆斯林民族一样,以认主独一为民族向心力。
回族
回族不吃猪肉的原因
回族人不吃猪肉的原因是《古兰经》明文禁止穆斯林吃猪肉。可以从以下几个原因谈起:
一、貌丑、怪异,性贪婪、愚笨。
世界各民族语言在形容人貌丑、懒散、愚笨等方面都用“猪”字形容。就连我们周围的有些人,在说某个人太笨的时候,也都开玩笑似的说“某某人太'猪'了。”
二、喜污秽。
其生活区域肮脏不堪,食用的饲料也是污秽的,难与食草类动物相比。
三、性恶无常。
俗话说:“虎毒不食子”,但猪一旦饿极连生猪崽也照食不误。一般动物,即便小鸟也会与饲养它的人建立某种感情,义犬救主等动物助人的故事广为人知,但猪却有时连饲养它的人的婴孩也有拱死吃掉的现象,其性较之虎狼有过之而不及。
四、乱伦交配。
幼猪一旦到发情期,有的会同生养他的母(公)猪交配,繁衍后代无上下、尊幼之分。而牛羊则不会这样。还有,猪的脖子上只有一根筋,既不能看到天,也不能回头,穆斯林们是讲究回心转意的,而猪的这一特性和穆斯林们的这一生活习惯背道而驰,这也是穆斯林们不吃猪肉的一个原因。
在古兰经第六章一四五节中提到“血、猪肉、自死的、以及未以真主之名宰牲的,不可食。”
“你们可以吃真主所赐给你们的佳美的食品,当感谢真主,如果你们只敬拜真主,那么他只禁止你们吃自死物、流血、猪肉,以及诵真主以外的名义宰的……你们不要信口胡诌说∶这是合法的,那是非法的,以假借真主之名而造谎,造谎者决不能成功。”(古兰经16章116节)
“有正信的人们啊!你们可以吃我赐你们的佳美的食品,当感谢真主,如果你们只敬拜真主,那么,真主只禁止你们吃自死物,流血、猪肉,以及不念真主之名所宰杀的……。”(古兰经2章172——173节)
以上几段古兰经的章节中,已明确的昭训了穆斯林,猪肉是禁食的。
事实上对穆斯林而言,不仅不养猪、不食其肉,还要在生活习性方面杜绝污秽、肮脏、贪婪、懒散、愚蠢等猪及其与之相似的动物所具有的恶习,象以上这些恶习,《古兰经》无一不加谴责,其它社会文明也同样唾弃,不吃也就意味着远离它所具有的恶习。这也就是为什么穆斯林同样也不吃凶禽猛兽等怪异、贪婪、残忍动物的原因。穆斯林可以食用的标准就是“佳美”,正所谓“貌俊、性温、洁净”可食,“貌异、性恶、污秽”不食。
回族禁忌
回族人除了不吃猪肉外,还有很多禁忌,如回族人忌食狗肉、马肉、驴肉和骡肉,不吃未经信仰伊斯兰教者宰杀的和自死的畜禽肉,不吃动物的血等;忌讳别人在自己家里吸烟、喝酒;禁用食物开玩笑,也不能用禁食的东西作比喻,如不得形容辣椒的颜色像血一样红等;禁止在人前袒胸露臂;凡供人饮用的水井、泉眼,一律不许牲畜饮水,也不许任何人在附近洗脸、或洗衣服。取水前一定要洗手,盛水容器中的剩水不能倒回井里。回族的日常饮食很注意卫生,凡有条件的地方,饭前、饭后都要用流动的水洗手,多数回族不抽烟,不饮酒,就餐时,长辈要坐正席,晚辈不能同长辈同坐在炕上,须坐在炕沿或地上的凳子上。另外,舀水、舀饭均不得往外舀。
回族穆斯林在饮食方面最突出的习惯就是禁食一些食物,而且有比较严格要求。在肉食方面,回族只食蹄分瓣反刍的动物肉。如牛、羊、骆驼、鹿、山兔的肉等;禽类中只食鸡、鸭、鹅、鸠、鸽的肉等;在水产中只食鱼、虾。在这些可食动物中,不吃自死的,也不吃外族人屠宰的;必须是清真寺四掌教(刀师傅)或阿訇屠宰的方可食用。
回族穆斯林除了不吃猪肉外,还不吃下列动物的肉:有爪子的、不反刍的兽类,如马、骡、驴、猫、狗、象、虎、豹、熊、狼、狐狸、鼠、貉的肉;性情凶暴的禽类,如鹰、鹞、鹫、枭、乌鸦的肉;两栖类的蟒肉,爬行类动物中的蛇肉;水产类中奇形怪状的生物,如龟、泥鳅、蛙、蚌、海参、蜇、蟹等(但海产品的禁食范围有些变化)。
《古兰经》是伊斯兰教信仰和法律的源泉,是穆斯林行为的最高规范。《古兰经》上既规定禁食,那么,所有穆斯林就必须遵守这些教规。这些禁食的教规,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逐渐演变为穆斯林的生活习惯。这些食物禁忌习惯,已被广大穆斯林所接受历代相袭。
回族为什么不吃猪肉?回族的都有哪些民俗禁忌?经过上文的解说,想必大家已经非常清楚了。
苗族有什么风俗习惯?苗族民俗禁忌
苗族有什么风俗习惯?苗族民俗禁忌
苗族简介
苗族有什么风俗习惯
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湖北、海南、广西等省(区)。
苗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祀奉祖先。苗族的主要信仰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原始宗教形式,苗族传统社会迷信鬼神、盛行巫术。也有-些苗族信仰基督教、天主教。苗族信仰佛教、道教的极少。
苗族节俗
苗年
苗年,苗语称“能酿”,是苗族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各地过苗年的日期不甚统一,在融水苗族中以农历十一月三十日为除夕,次日起为过年,过这一苗年的人口最多,地域最广。
苗年的民俗活动很丰富,主要有祭祀祖先,吹芦笙踩堂,走寨结同年。芦笙踩堂在本寨芦笙堂举行,男吹女踩,男女都参加。先由小芦笙手吹出一阵短促的笙曲,接着大小笙手一起吹奏,姑娘们则穿着百鸟衣,戴着银首饰,银花冠翩翩起舞,银佩的脆响和着笙歌,交织成节日动人的旋律。
赶秋节
苗族的赶秋节在每年的四月初八。传说在远古时代(神农取谷种母题神话的另一传说),苗族先祖神农,派一男一女去东方取谷种,教苗民种植,使人们有五谷食用。所以,湖南花垣县麻栗场至吉首市矮寨一带的苗民,每年立秋日到来前,要过赶秋节,把神农派去取谷种的一男一女称为秋公秋婆,以此纪念神农的恩德。因为农历立秋日到来之前,水田、旱地作物正在黄熟,由于神农的护佑,丰收已成为定局,因此,赶秋节如同动员会一样,四面八方的苗民都去赶秋集会举行对歌、跳鼓、打秋千及其他娱乐活动,纪念神农先祖与秋公秋婆。后来,赶秋节插入英雄美女的爱情传说,使赶秋节具有祷念神农取谷种伟业和歌颂自由爱情意义的群众性娱乐节俗活动。近年来,花垣县麻栗场的赶秋节,每年参加的群众达七八万人之多。可见苗民对神农派人取谷种之崇拜。
跳香节
苗族不仅在丰收定局时的立秋之前祭拜神农,而且在秋收完成后,还要举办大祭神农的节庆,苗民谷称为跳香。跳香节,一般在秋后农历十月举行。盛行跳香节祭五谷神和神农的地区,有湖南泸溪、吉首、古丈、沅陵、辰溪等县市,每当跳香节到来时,由苗族祭司主持,节期一般为一天一夜,除祭祀五谷神与神农外,还要跳跳香舞,当地苗族称之为“督熊”,“督”苗语意为起伏地跳,“熊”,意为苗族。即这天,苗族祭司要主持男青年跳苗舞来祭祷五谷神与神农。像苗族这样的秋收前和秋收后的十月,有专门的节俗和舞蹈来祭祷神农,在其他民族尚未发现。
另外,苗族的节日还有:苗族牯脏节、苗族姊妹节、八月八苗族风情节、 短裙苗的茅人节、苗族吃新节、 苗族杀鱼节、苗乡烧鱼节、苗族斗牛会、苗族踩鼓节、 苗族敬桥节、 苗族打背节、清江苗族的翻鼓节、苗族跳花节、苗族踩花山、苗族节日上的刀梯会等。
苗族食俗
苗族半数以上居住在贵州,其余分布在湖南、云南、广西、四川等地。苗族人食物以大米为主,辅以苞谷、小米、高粱、小麦和薯类等杂粮。苗族人最喜食糯米。副食品主要有瓜类、豆类、蔬菜以及作为佐料的辣椒、葱、蒜等。肉类有猪、牛、羊、鸡、鸭及鱼类。
苗族人口味以酸、辣为主,尤其喜食辣椒。日常菜肴主要是酸辣味汤菜。酸菜味鲜可口,制作方便,可生食,也可熟食。平时吃新鲜蔬菜或瓜豆,苗家也掺些酸菜或酸汤。令人增加食欲。此外,苗家的酸汤煮鱼是风味名菜,做法是将酸汤加水、食盐煮沸,取鲜活鱼去苦胆,入酸汤中煮制而成,此菜肉嫩汤鲜,清香可口,一年四季都可以做。
苗家能加工保存熏制腊肉、腌肉、腌鱼、鱼干、香肠等.其中腌鱼是苗族的传统佳肴。方法是将鲜鱼剖开,去内脏,抹上盐、辣椒粉,放火上方焙烤至半干,然后人坛密封.食时取出蒸熟。此鱼具有骨酥,咸辣适度,清香可口的特点。
苗族人还喜欢制作豆腐、豆豉,加工猪灌肠、血豆腐等。爱吃火锅。苗族几乎家家都会酿酒。酒类有烧酒和甜酒之分。烧酒又称“便当”因此酒较淡,一般在二十至三十度之间,但后劲较大,常在不经意间醉倒,此名取其摔倒时发出的声音。客人到家常以酒代茶相请。如遇贵客,则杀鸡以待。四大寨一带杀鸡烹制成“鸡八块”(鸡头一块,内脏一块,鸡胸一块,鸡尾一块,鸡卦两块、鸡翅两块),席上,主人首先拈上鸡头连着鸡颈并缠鸡肠于上的一块给主客,然后再将其它几块拈放在碗中双手递给其他客人,以示敬意。
苗族婚俗
传统习惯是青年男女通过公开对歌,相互认识,交往日久,产生爱情后男方告知家长,请媒人到女方家说合。其程序是:提亲、交财礼、订日子、结婚。提亲:男方家请媒人到女方家说亲,首先看“年庚八字”,男女生辰是否相克,其次看是否“门当户对”,还要了解家族源流。提亲一般需要往返五、六次才能成功。
第一次,试探口气。媒人带一封喜糖和少许钱到女方家提亲。第一次请媒人叫“扣沙吴”,媒人什么也不带,到女方家坐定后即暗示来意:“听说你家有酒,有一处好亲戚叫我到你家找酒喝哇”。主人随即回道:“我以为你们是来歇客的,我家没有酒,是不是进错了门?”通过一番舌站后主人即招待客人吃饭,但忌用绿色菜肴上桌,恐婚事成两小口绿眼,夫妻不和睦。
第二次,许婚,俗称放口。媒人一般为三人,男性。所带的东西为:一袋10斤左右的包谷炒面,10个鸡蛋,杀好的两只鸡,公母各一只。若女方答应则收下这些东西,两只鸡当即宰杀吃,不答应即退回。
第三次,订聘礼。媒人到女方家后,女方的家庭及姑娘的外公,外婆或舅父等,都来参加,并与媒人于席间议定聘礼。居住在四大寨的苗族,称这道手续为“放洋钱”,即给女方家庭及外家的钱财,有时还吃小酒,称为“弄彭”。酒席毕,男方主人将钱交给媒人,媒人则按女方主人所介绍的亲戚一一交清“认亲钱”。每户多则十元,少则一角。凡得到两元以上者,待来年的正月女婿上女方家拜年时,需要回赠一定的礼物。
第四次,订亲,俗称“吃鸡酒”。由男方家邀请族中长者和媒人一道上女方家订亲,随带的礼物为数封糖(一般视女方宗族的户数及外家亲戚的户数而定,一户一封)、一壶酒、一只鸡、一块猪肉。操滇东北方言的苗族,一般需带一只羊。女方家杀鸡祭祖,和媒人一道看鸡卦。
第五次,送聘礼。除通过媒人给女方家送去一壶酒和喜糖外,还需送财礼钱及衣物等。财礼钱多少不等,少者百元左右,多则数百元,有的只送衣物不送钱。
第六次,报日子,即确定结婚日期,结婚,俗称“接媳妇”或“办大酒”。新娘步行,不坐轿,少数骑马。操各方言的苗族的婚礼仪式亦差异较大。婚期,男女女双方均设酒席宴宾客。新郎亲自赴女家接新娘,新郎到新娘家,由新娘的舅父馈赠一件长衫,当时穿上。再穿上岳父母打发的长衫,穿好长衫后,当即摆礼,过去用银子,需带秤随后,当着宾客的面称,都是最大位数,一般是九钱九厘银子。这主要是取“久”的谐音,即“久长久远,吃不了用不尽”之意。新娘在去男方家的路上,忌腰带、鞋带松脱,忌打雷、过桥等。若非过桥不可,则由他人背过。新娘到家,当天打粑粑,打粑粑的人必须是夫妇双全的男性,切忌“四眼人”即“孕妇”的丈夫参与。新郎家先派几名歌手到新娘家对酒歌,边饮酒边唱歌,“歌不离口,碗不离酒”,直到天亮。结婚生条第一个孩子,要吃“月米酒”,俗称:“婴儿酒”。外家去吃月米酒,所送礼物有背扇、小被子、花布、鸡、蛋、米等。
苗族民俗禁忌
产忌
(1)产妇生育,忌外人入室。不慎误入者,出门时须洗脚,并暍下一碗冷水,以防将产妇的奶水“踩干”。
(2)产妇忌吃老母黄牛肉、母猪肉、公鸡肉、小鱼、蔬菜、辣椒等。
(3)有些苗族地区,忌孕妇与孕妇会面,亦忌去别的产妇家,否则认为会延长产期。
苗族有什么风俗习惯
生活习俗禁忌
(1)有些苗族地区,忌随时洗刷饮甑、饭包、饭盆,只能在吃新米时洗,以示去旧米迎新米。随时洗刷会洗去家财,饭不够吃。
(2)苗族的火坑里放有铸铁三脚架一个,专用于架锅子鼎罐煮饭、炒菜,任何人都不能用脚踩踏。传说三脚架足是三个护火的祖先变成的,踩了三脚架是对祖先不恭。苗族火坑右边(背向为北,面向为南,余类推)的中柱脚设有祖先神位,苗语称为“杭果”。青年和妇女严禁坐在这一方烤火,孩童更不能在这里打打闹闹。
(3)在山上饮生水忌直接饮用,须先打草标,以示杀死病鬼。
(4)忌动他人放于路边的衣物,以免传染麻疯病。
(5)苗族认为打口哨可招来凉风,而各种神怪则往往是乘着凉风而行。因此,在家里打口哨会引鬼进屋,遭到不幸。在夜里打口哨,会引鬼缠身,降下灾难。
(6)忌孩子在家中乱耍小弓箭,恐射中祖先。
(7)忌跨小孩头顶,否则孩子长不髙。
(8)苗族堂屋中央都有一块石扳,石板下有一小坑,坑内放有清水一碗,是“龙”的
栖身之处,如果震动这块石板,据说“龙”就会受惊离去,主人就会遭灾。
(9)还有苗族人尊敬长上,禁忌妇女与长辈同坐一条长凳。
农事禁忌
(1)苗族人每年第一次往田里送粪归来时忌见外人,若遇之,忌打招呼。
(2)栽秧时若见秧田有鱼时忌说鱼,否则鱼会吃秧根。有些村寨,收获小米时留下穗小的不收,若孩子问及,忌说“不要了”,要说“它们未长大”,否则以后小米因伤心而拒绝再长。在田中忌提及老鼠,唯恐其听到前来糟蹋庄稼,只能以“他们父子”来代称之。
(3)忌戊日,正月立春后,凡遇戊日忌动土挑水。
忌过小年
由立春的那一天算起,逢到子日便是小年。如正月初四日恰恰逢到子日,那么从初三晚上半夜子时就要起忌。到时,一家大小,你看我,我看你,静悄悄地不说一句话。第二天,全家都休息,关门闭户不上坡,不干农活。一直要到初四的夜晚子时,才解忌。
忌言
清早起来后,到吃早饭以前这段时间,忌说龙、蛇、虎、豹和鬼。
丧葬禁忌
(1)有些苗族地区,忌男性死于白天,女性死于夜晚,认为时辰不对,死者须再要一异性死者相伴。故死时不适,丧家常请巫师念咒“改”,同时做一手掌大小的木棺同葬,示已有伴。
(2)忌棺内放铁、铜等非银金属及棉花和涂有桐油之物,以为如是死者在回去的路上买不了水喝,铁、铜还会折腾他。
(3)在一些苗族地区,村寨死人当天,可劳动,但忌下田。是日,同村人忌挑柴回家,否则挑柴者会有灾难。
(4)停柩期间,家属忌吃蔬菜。入葬后一月内,家中任何东西不得出卖或借人。
信仰禁忌
(1)苗族崇敬祖先,非常虔诚。祖先的神位设在堂屋中柱下的凳子上,这个特殊的凳子任何人都不能坐。吃饭时,要先供祖先,然后人再吃。
(2)务川苗族多数信仰万物有灵,每年“三月三”(农历三月初三)要祭“山神”,也称祭“草神”。祭山神时要在山上“弓”,即把竹篾或树条扭成弓的形状放在山上,不准人跨过,以乞求山神保佑平安。
(3)苗族还信奉“苗老师”,苗老师身着法衣,舞动师刀、吹牛角、念咒语,传说以此能“驱鬼劈邪,去病除害”。立春后要忌“戊”逢戊日不能动土,认为动了土庄稼要受灾。“四月八”这天,各家不仅不能役牛,而且还要给耕牛喂精饲料,让耕牛吃好休息。
以上内容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猫来穷狗来富是真的吗和俗话说猫来穷狗来富是真的吗的优秀文章,喜欢小编发表的猫来穷狗来富是真的吗和俗话说猫来穷狗来富是真的吗请一定要在下面浏览哦,我们将第一时间给你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