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剃头匠ii 《剃头匠》
你现在浏览的是一篇关于剃头匠ii的精彩内容,本文拥有《剃头匠》和剃头匠ii的精彩内容发布,喜欢的关注本站。
剃头匠ii 《剃头匠》
明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纷争,烽烟四起,百姓苦不堪言。
南方暮云镇有个刘家村,小村有绿树青山环绕,风景秀丽,不失为一处避世的好地方。村北边住着一户叫刘祖的人家。
刘祖和母亲赵氏相依为命,他勤劳善良,生性淳朴,村民都说他有福气。
二十岁那年,一天傍晚时分在后山种地的准备回家,半路上发现有个妙龄女子躺在草丛中。
刘祖急忙走过去一看,女子唇红齿白,面容精致,虽然衣着朴素,却丝毫掩饰不住她的高贵气质。
刘祖把手放在女子鼻尖,发现尚有气息,不禁松了一口气,连忙将她抱回了家。
冯氏见到漂亮女子,一时间欣喜不已,忙问儿子她是何人。
刘祖简单说明了情况,顾不上休息,忙不迭把郎中请来。
郎中姓方,医术高超,给女子把过脉后笑了笑,“公子好福气,女子无大碍,只是受了些惊吓,吃几服药就没事了。”
刘祖闻言一喜,连忙躬身言谢。
果然,几天后女子醒了过来,见到身材魁梧的刘祖坐在床头,她一双美眸尽是好奇。
“姑娘,你终于醒来了。”一脸疲惫的刘祖露出笑意。
剃头匠夜归,见寡妇光脚走路有蹊跷,他破了一桩风月案这几天来,他没日没夜守在床头,盼望着女子能早点醒来。冯氏劝他去休息,但刘祖很执着,坚持不肯离去。
二人简单一番聊天,女子介绍她叫莲儿,从北方逃难而来,原本是大财主家的丫环。主人家被悍匪给抢走,她侥幸逃过一劫。得知是刘祖救了自己,她脸一红,言谢不已。
刘祖看得心醉,忙说姑娘客气了。
一旁的冯氏,见二人这副神情窃喜不已。
村民听闻刘祖救了漂亮女子,纷纷前来看热闹。
有媒婆找到冯氏,“冯婶,你儿子好福气啊,连嫁妆钱都省了。”
当然,也有嫉妒的单身青年愤愤不平,说凭什么刘祖有这么好的运气,我比他长得英俊,家里还有钱。
有个老者曾学过堪舆之术,望了一眼女子后,他微微叹息:看她这面相,恐怕不是什么好人。
当然,老者深知言多必失的道理,此话没有对任何人说。
莲儿心灵手巧,会做手工活,这让冯氏愈发喜欢。
一天夜里,冯氏偷偷找到莲儿,问她愿不愿意做刘家儿媳,莲儿脸一红没有说话。
冯氏大笑,第二天就忙着给儿子操办婚事。
几天后,二人结婚了。
婚后不久,冯氏就病倒了。孝顺的刘祖为了给母亲治病,花光了所有积蓄。莲儿过不惯寒酸的生活,抱怨不断。
夜里,冯氏把儿子刘祖叫到卧房,“儿啊,莲儿是个好姑娘,你不能亏待她。”
刘祖叹了叹气,现在家里积蓄已经耗光,而妻子娇贵,对吃穿很是讲究,现有的条件根本无法满足他。
“你爹临终前交给我一个木匣子,说这是一位壮士送给他的,同时还送了一只灵猫。若是十年内无人来领,我们就可以把木匣子打开。听你爹的意思,这木匣子里装的可能是银两。”
家里那只灵猫,刘祖很喜欢。想到木匣子一事他听了不禁摇头,“娘,爹去世九年,还有一年时间呢。”
冯氏说道;“木匣子的主人九年都不来,想必也不会来了。”
二人谈话,碰巧被莲儿给偷听到了。
当晚,莲儿执意要求把木匣子打开,刘祖无奈,只得照做了。
木匣子打开,里面果然有不少金银珠宝,莲儿高兴得乐开了花,刘祖却一脸担忧道:“做人应该讲究诚信,若是木匣子主人找来,这该如何是好。”
莲儿才不管这些,第二天就去镇里买了些绫罗绸缎,还有不少化妆品。
返回时,一位相貌英俊的男子吸引了莲儿的注意力。
而男子也被衣着光鲜,容颜秀美的莲儿给吸引。男子前去搭讪,“在下王秀,红花戏班的帮主。相识便是缘,夫人能否赏脸,陪在下喝几杯。”
莲儿并不避讳,脸泛红跟着他来到酒楼。一番简单聊天,王秀得知她嫁给了一位穷酸农夫,顿时叹息不已。
莲儿听了也是心有不甘,望向样貌俊美的王秀时,美眸春光荡漾。
王秀大喜,心里有了计划。
此后的一段时间,二人偷偷见面了好几次。
一天夜里,王秀和莲儿商量了一件事,莲儿却犯难了,犹豫不决。
王秀拍了拍胸脯,“娘子,此事你放心,王某定会做得滴水不漏。”说完,他嘴角露出一抹阴险的笑意。
第二天,红花戏班去刘家村唱戏,村民热烈欢迎。刘祖是个戏迷,当天没有下地干活,一早就来到村前头的空地上。
红花戏班是当地有名的戏班,这次是免费给村民演出,戏很精彩,村民掌声不断。
到了散场时,村民还不愿离去,尤其是刘祖,还迟迟不肯走。
王秀见了一喜,他开始酝酿心中的计划。
第二天一大早,天还没亮,冯氏和莲儿的痛哭声把村民都给惊醒了。
村民们都跑过来,忙问是怎么回事。
冯氏哭着道,“儿子昨晚被扇子砍去了头。”
众人听了大吃一惊,进屋一看,果然见到了刘祖的尸体,头和脖子被一把扇子给切开两半。
有人说道,扇子怎么可能会杀人?
这时,有个叫刘平的小伙子突然说道,“我想起来了,昨晚我经过时,恰好看到窗子上有个人影拿着一把扇子割向了他自己喉咙。刘祖兄是个戏迷,我以为他还在回味当天的戏呢。”
说完,刘平浑身发抖,“肯定是这把扇子邪乎,拿扇子之人就是刘祖自己。”
众人一听,大惊失色。扇子能够杀人,还真是奇闻!
这时,莲儿说道,“夫君真的是被扇子砍去了头,妾身在梦中亲眼所见,醒来后妾身以为梦不可信,谁知悲剧还是发生了,妾身以后还怎么活啊。”
话音刚落,刘祖最喜欢的那只灵猫跑了出来,对着莲儿一阵撕咬,莲儿不耐烦,狠狠踹了它一脚,白猫吃痛才离去。
那把扇子,莲儿说不吉利,当天就被她烧了。
此事惊动了官府,仵作来验尸,并未发觉什么异常,扇子也已经不在,便不了了之了。
冯氏总感觉儿子的死和儿媳莲儿脱不了干系,便暗中调查,结果,她发现儿媳和戏班帮主王秀关系不简单。想着儿子还尸骨未寒,儿媳竟然做出如此丑事,她大怒。
二人在一次争吵时,冯氏气急攻心,第二天就离世了。
莲儿假惺惺给婆婆办了后事,靠着木匣子的银两,偷偷和王秀过起了逍遥生活。
一天,村里来了一位身材魁梧的剃头匠。
他手艺高超还不要钱,村民们都纷纷前来。
但是剃头匠有个要求,说自己喜欢听故事,要村民讲一讲奇闻异事。
刘平口才极佳,他绘声绘色说起了村里扇子杀人案,还说自己亲眼所见。
剃头匠听了惊愕不已,心里忍不住纳闷:扇子怎么会杀人?
于是,剃头匠又找来几位村民,他们都说刘平没有说谎。
当天夜里,剃头匠准备去老乡家住,正好撞见莲儿光着脚走出门,衣裳有些凌乱,还一脸慌张。
剃头匠大惊,不动声色来到他家后院。院内猫叫声凄惨,让人听得头皮发麻。
这时,一个魁梧男子从后院偷偷溜了出来。
剃头匠见此,已经明白了七八分。他在心里嘀咕:莲儿丈夫才去世不久,她却行为不端,此事定有蹊跷!
于是,他每天晚上都来盯梢。
剃头匠发现刘祖家里的猫似乎灵性十足,经常对莲儿撕咬,莲儿拿着木棍子到处追打,猫儿身形灵活,把莲儿气得脸色铁青。
这时,猫儿又发出尖锐的叫声,还咬着她的鞋不放,莲儿似乎很害怕,再一次光脚走出房屋。
“这猫不简单。”剃头匠陷入了沉思。
第二天,他暗中打听到了王秀的身份,发现他是戏班帮主。
再次回到刘祖家时,灵猫见到剃头匠后似乎很兴奋,一直亲他的裤子。一会儿,它不知为何发出急促的叫声,然后咬着剃头匠的裤腿,像是要带他去什么地方。
剃头匠惊愕不已,他犹豫一番,还是跟着猫走了。
一会儿,猫带他来到河边,然后手舞足蹈的,叫声更频繁。
剃头匠心里纳闷:莫非河里有什么东西?
念此,他跳进河中。
河水清澈,不一会儿,他在河里发现一把匕首。
匕首很精致,上面竟然刻着“王秀”二字!
剃头匠吃惊不已,莫非……莫非刘祖命案,和这把匕首有关?
当晚,剃头匠扮作刘祖模样,披头散发,拿着匕首悄悄溜进了莲儿卧房。
莲儿醒来,看到剃头匠手中这把匕首,吓得惊慌失色,忙说道,“夫君,莫要害我,王秀才是凶手,你……你赶紧走!”
剃头匠听了大喜,果然王秀是凶手,扇子杀人不过是幌子。
第二天,官府立马派人将莲儿抓走,不久后王秀也被缉拿归案。
经过官府审讯,王秀和莲儿交待了杀害刘祖一事。王秀是戏子,通过皮影戏制造刘祖拿扇自杀的假象,还故意让刘平给看到。其实,刘祖早就被他用匕首给杀害了。
村民得知真相后,都怒骂莲儿不是人,竟然恩将仇报。
那位会看面相的老者,也是唏嘘不已。
此时,剃头匠亮出了自己的身份,他竟然是京城有名的捕快。
他化妆成剃头匠来此,一方面,是为了体察民情;另一方面,是为了寻找师父留下的木匣子,那是他师父的遗物。
当年,他师父来此缉拿凶手,不幸受了重伤,临终前,他将赃款放在了木匣子中,连同随身携带的灵猫交给了一位刘姓农夫,说十年后会有人来认领。
莲儿良心未泯,她说出了木匣子在自己手上。
剃头匠大喜,连忙叫人去取。
那只灵猫,见莲儿被抓,似乎很开心,钻进了剃头匠的怀里。
剃头匠感慨:怪不得这猫见到我如此兴奋,原来是师父留下的灵猫啊。
最终,王秀和莲儿都被问斩,也算是恶有恶报了。2
书生夜宿尼姑庵,半夜被老尼姑拉入密室:千万别出声
唐朝时期,庐州有个叫叶迁繁的年轻书生,他年方十八,生得相貌堂堂,特别喜欢游山玩水。叶迁繁的父母非常有见地,他们认为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对叶迁繁非常支持,每当他外出游玩的时候,父母都非常支持他,会给他准备充足的盘缠,因此叶迁繁去过许多地方。
那年秋天,叶迁繁去南方的一座山上游玩,为了防止迷路,他特意沿途做了标记。傍晚时分,叶迁繁准备下山时,忽然发现自己找不到来时的路了,他做的标记全部消失,更古怪的是,山顶不知何时出现在了一座尼姑庵。
叶迁繁找了很久,都没找到下山的路,当时天已经完全黑了,叶迁繁实在没有办法,便敲响了那座尼姑庵的门,准备借宿一晚。前来开门的是一个满脸皱眉的老尼姑,她得知叶迁繁要在这里借宿,显得十分不耐烦,立刻板着脸要赶他离开。
叶迁繁担心在山上遇到野兽,不敢离去,苦苦哀求许久,老尼姑都不为所动。最后还是一个年轻的小尼姑见叶迁繁可怜,请来庵主,庵主同意叶迁繁在这里借宿,老尼姑才放叶迁繁进了尼姑庵。
叶迁繁有了安身之处,对那些尼姑谢了又谢,可他走进尼姑庵的时候,却发现那些尼姑有些不对劲。叶迁繁发现,那些尼姑看着他的眼神十分炙热,像是看到食物的猎狗。
叶迁繁看到这一幕,觉得非常奇怪,可他还没想明白怎么回事,老尼姑便将他带到一间厢房里。老尼姑临走之前,非常严肃地叮嘱叶迁繁:“如果不想死,就好好在这间屋子里别出去!”
书生夜宿尼姑庵,半夜被老尼姑拉入密室:千万别出声
叶迁繁听到老尼姑说得如此严重,心中莫名有些不安,难道在这间尼姑庵住宿一晚,还会有性命危险吗?
叶迁繁想起那些尼姑看向自己的眼神,越想越觉得不安,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睡不着。半夜的时候,老尼姑忽然闯进了叶迁繁的房间,她不由分说地将叶迁繁拉起来,一手捂住他的嘴,强行将他拖到了地下的一间密室内。
叶迁繁心中越发不安,他怎么都想不明白,看上去柔弱不堪的老尼姑,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力气。
进了密室,叶迁繁拼命挣扎,想摆脱老尼姑的桎梏,老尼姑却小声对他说道:“千万别出声,否则你我都活不成了!”
老尼姑话音刚落,叶迁繁就听到头顶传来一个女人尖锐的声音:“那书生跑了,快给我找!”
这间密室并不隔音,叶迁繁清楚地听到那些尼姑咒骂他的声音,接着就是翻箱倒柜的声音了,应该是那些尼姑在找他。叶迁繁心中害怕,吓得一动都不敢动,连呼吸都刻意放低了。
过了一会儿,头顶的声音消失了,老尼姑松了一口气,同时放开了叶迁繁。叶迁繁此时已经想明白那些尼姑要害他,他不安地询问老尼姑:“这是怎么回事?”
“我不让你进尼姑庵借宿,就是为了保护你,可你偏偏要进来……”老尼姑叹息着对叶迁繁说道:“那些尼姑根本不是人,她们故作好心收留你,就是为了要你的命啊!”
原来那些尼姑是一群狸猫精所化,每到傍晚时分,它们就会在山顶变出这座尼姑庵,施法让还在山上的人迷路,让他们不得不来这里借宿,而来这座寺庙借宿的人,都被那些狸猫精吃掉了。
叶迁繁听到老尼姑说明实情,心中越发害怕,他没想到自己进这座尼姑庵借宿,竟是羊入虎口,他慌忙询问老尼姑:“师太,现在那些狸猫精都在找我,这下我们应该怎么办?”
“放心,我自有办法对付他们!”老尼姑说着默念了几句咒语,就变成了一个穿着白色衣裙的美貌少女。
叶迁繁看到这一幕,吃惊地瞪大了眼睛:“你到底是人是妖?”
“我叫念瑶,不是人,也不是妖!”念瑶笑着叮嘱叶迁繁道:“我去降服那些狸猫精,你在这里等我,千万别出来!”
天快亮的时候,念瑶降服了那群狸猫精,她将叶迁繁从密室里带出来,才对她说明自己的真实身份。
原来念瑶是天上的凌波仙子,她知道此处有狸猫精作祟害人,才来这里降妖。她故意变成老尼姑的模样,混在那群狸猫精里面,就是为了暗中调查它们的罪证。
当凌波仙子准备动手除妖的时候,叶迁繁忽然来到了这里,凌波仙子为了保护他,施法变出这间密室,将叶迁繁带到密室里藏起来,他才躲过了这一劫。
叶迁繁得知真相后,慌忙对凌波仙子道谢,凌波仙子笑着摆摆手,她将叶迁繁送下山,便腾云驾雾离开了。后来,叶迁繁平安回到了家,经过这件事,他每次外出游历都格外小心谨慎,因此他再也没有遇到过怪事了。
凌波仙子因除掉狸猫精,救助了一方百姓,得到了玉帝的表扬,此后她经常下凡帮助百姓,救助了许许多多的人。2
寡妇回家,家里的公狗朝她狂吠,乞丐:快把衣服脱掉
谢玉回家的时候,天色已近傍晚。在路上的时候她遇到了一个拾荒的乞丐,那乞丐须发皆白,看上去至少有七十多岁,当时谢玉篮子里还有几张油饼,便拿给乞丐吃,随即谢玉便回到家中。
但是当谢玉到家之时,家里的公狗却对着自己不停地叫唤,谢玉有些生气说道:“真是白养你了,越长大越混,我出门一趟,连你主人都不认识了?”但是那狗却不依不饶,依然对着谢玉狂吠。最后谢玉恼羞成怒,抄起一根棍子要打狗子,那狗子不甘示弱,上前就要对谢玉撕咬。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白日那乞丐出现在谢玉面前,将一个木块横在狗子的嘴里,谢玉这才免于被狗咬伤。谢玉心有余悸地说道:“多谢老伯出手相助,若不是老伯及时出手相救,我险些被这疯狗咬伤。也不知这狗子今天是咋了,竟犯起疯病来了,看来我还是找屠夫将它宰杀算了。”
这时那乞丐盯着谢玉身上说道:“快把衣服脱掉!”
谢玉以为老乞丐欲图不轨,有些生气地说道:“白日我给你施舍油饼是可怜你,没想到你竟然尾随到我家中,方才你救了我一场,我对你十分感激,我这里有二两银子,权当作为酬谢,我劝你还是赶紧离开,倘若一会我喊人过来,恐怕你要吃官司。”
老乞丐急得直跺脚,说道:“再迟些就来不及了!”
谢玉正准备喊人,但是突然感觉自己的嗓子却发不出声音来,再看自己身上的衣服,竟开始慢慢地渗透到皮肤之中,随即长出一身绒毛出来。这下可把谢玉吓得不轻,此时她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她知道眼前的乞丐定然是个好人,于是便跪倒在地求他。
寡妇回家,家里的公狗朝她狂吠,乞丐:快把衣服脱掉老乞丐长叹一声说道:“倘若方才你听了我的话,将这衣服脱下,此事还好办,如今这衣服已经渗入你的体内,恐怕事情就难办了。”
老乞丐在院中来回踱步走了十多圈,最后他从谢玉身上剪下一撮毛下来,拿到狗鼻子前让狗嗅了嗅,随即那狗便飞奔跑出门外。老乞丐带着谢玉紧跟在狗子身后,最后狗子来到后山的一个山洞前。
老乞丐朗声说道:“九公主,还请你施法将这妇人身上的皮毛收去。”
这时从洞中走出一个女子,那女子竟和谢玉长得一模一样。原来老乞丐口中的九公主是一个狐妖,有九千年的道行,故而自称为“九公主”。那狐妖说道:“是她自己偷走了我的衣服,她既然喜欢我这张皮,索性就让给她,而她的皮囊则归了我,今晚我就可以出去幽会男子了。”
原来,谢玉上山采菇时,看见树上挂着一件狐皮大衣,自从丈夫死后,谢玉生活过得十分清贫,新衣服更是没买过一件,她见那狐皮大衣十分漂亮,而且附近并无他人,于是索性穿在身上,匆匆回到家中,哪曾想那狐皮大衣竟是狐妖放的诱饵。也许是谢玉家的狗子发现了主人身上的异样,所以这才狂吠不止。
老乞丐说道:“你在山中修行多年,我从未打搅,但是倘若你敢祸害黎民的话,我定不饶你。”那狐妖冷笑一声说道:“好你个土地老儿,难道今天你要为了这样一个女子要跟我翻脸吗?莫不是方才你和她回家做了云雨之事?”
老乞丐气得火冒三丈,抄起手中的拐杖便朝狐妖打去,只见老乞丐的拐杖化成一团火焰,将狐妖包围,那狐妖也颇有道行,从口中吐出内丹来,用黑气来抵挡老乞丐的三昧真火。就在老乞丐专心斗法之时,那狐妖又变化出几个分身来,准备偷袭老乞丐。
老乞丐见势不妙,在手中画出一个掌心符来,随即大喊一声:“雷公助我!”只见晴空中突然响起一个惊雷,将狐妖劈成焦炭,狐妖的几个分身也随之烟消云散。望着狐妖的尸体,老乞丐忍不住掉下眼泪,说道:“原本再过一千年你就可以得道成仙,但是你不该起歹意害人,若有来生,希望你莫要再入妖道。”
狐妖死后,谢玉的身上的绒毛脱落,变回自己原本的模样,此时她终于能开口说话,扑通跪倒给老乞丐磕头,谢玉疑惑地问道:“老伯,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那老乞丐说道:“我本是这里土地公,掌管着这里的万物生灵,这狐妖原本是山里的一只狐狸,因吸收日月精华慢慢有了道行,我本想着它能修炼成仙,将来也能度化世人,不承想一时起了邪念,竟想害人,我不得已才将它除掉,只可惜,它这九千年的道行白白废了。”
此时谢玉羞得满面通红,倘若不是自己起贪念,盗走狐妖的衣服,自己也不会遭此一劫,土地公也不用除掉狐妖,或许狐妖还能修炼成仙,土地公也不用这么自责了。那老乞丐最后说道:“一饭之恩,终身得报,希望你往后余生多多行善,我定当保你健康长寿。”说罢,老乞丐消失不见。
自那以后,谢玉积德行善,后来得遇良夫重新改嫁,生儿育女,活到九十多岁才无疾而终。
后记:
这个东西告诉我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碰,有时候占了便宜吃大亏,飞来横财便是横祸。再有就是,勿以善小而不为,有时候,你的一个无心善举,可能会改变你的命运。2
以上内容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剃头匠ii和《剃头匠》的优秀文章,喜欢小编发表的剃头匠ii和《剃头匠》请一定要在下面浏览哦,我们将第一时间给你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