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江大学校训 西江大学校徽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西江大学校训 西江大学校徽的文章,本文对文章西江大学校训 西江大学校徽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肇庆学院是几本院校?
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已经没有一本二本的概念了。肇庆学院是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省教育厅主管的公办全日制本科院校,是广东省转型发展试点院校,是广东省2021年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之一。1970年3月,广东教育行政学院由广州市迁往肇庆地区办学,改名为肇庆地区师范学校,后历经肇庆地区师范学校、肇庆地区五·七师范学院、肇庆师范专科学校、西江大学等发展阶段;200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西江大学和肇庆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本科层次的肇庆学院。
办学五十年来,肇庆学院不忘初心,砥砺奋进,谱写了一篇中国地方大学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华章,共培养了近20万名各类优秀人才,为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积极贡献。融合历史底蕴,扎根地方办学。悠悠西江见证了岭南的沧桑和巨变,沉淀下独具特色的岭南文化,成就了西江流域两千年的辉煌。正是有西江流域厚重的文化底蕴,在岭南文化的孕育下,肇庆学院弦歌不辍、执着追求,走出了一条曲折而通达的发展之路。学校励精图治、追求卓越,凝炼了“以生为本、以质立校,学术并举、崇术为上”的办学理念,形成了“厚德、明智、博学、力行”的校训,传承了“团结、奋进、求实、创新”的肇庆学院人精神,致力于规模扩大和内涵发展相结合,实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取得可喜成绩。
2012年5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21年,肇庆学院入选广东省转型发展试点院校、省市共建高校。
2021年6月,肇庆学院入选广东省学位委员会公布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名单。
2021年7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2021年7月26日,根据教育部公示《2021年学位授权审核结果》,肇庆学院(教育、电子信息、艺术)获2021年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肇庆学院位于广东省珠三角城市肇庆。肇庆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肇庆星湖风景名胜区是我国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十大文明风景区示范点之一,学校坐落其中,与星湖山水相互呼应,尽显优美秀丽,堪称读书治学佳境。
截至2021年6月,学校有主校区和星湖校区两个校园,总占地面积1200多亩;教学仪器设备总值逾3亿元;全日制在校生两万多人,联合培养硕士600多人。
学校高度重视就业创业工作,学校创新创业工作获新华社专题报道,学校获广东省高校就业创业工作集体典型经验奖,学校就业指导课获评广东省高校就业创业金课。突出协同创新,加强产教融合。学校以行业产业联盟和协同创新平台为推手,汇聚项目、人才和资金,建设创新团队、新型研发机构和科技协同创新平台、高水平智库,为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学校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建有信息化门户平台、OA办公系统、现代电子图书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学校具有较强的教学力量和较高的教学水平,教学管理严格规范,教授、博士在教学第一线为学生上课;学校大力提倡并鼓励本科生考研,取得显著成绩。学校设立教师教育改革创新试验区,并获批创建国家教师教育创新试验区立项。2021年2月,教育部新闻发布会特邀学校参加,介绍在振兴广东教师教育、推进“新师范”建设的经验和亮点。2021年9月,教育部网站发布了学校作为地方教师教育类高校,勇做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主力军的文章。2021年11月,学校乡村教师教育经验做法被教育部称之为“肇庆模式”。
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9月,学校有教职工1425人,其中专任教师898人,“双聘”院士1人,教授等正高职称人员134人,副教授等副高以上职称人员401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257人,具有硕士学位人员629人,省高等院校教学名师1名。
专业学科建设
截至2021年9月,学校设有20个专业学院,开办66个本科专业,涉及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十大学科门类。截至到2021年9月,肇庆学院拥有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教学重点实验室,11个省级实践教学基地,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门省级精品课程,1个市级特色专业。截至2021年5月,肇庆学院拥有1个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扶持学科,3个省市共建学科,3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3个市级重点学科。
特色专业及学科
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体育教育
省级特色专业(6个):汉语言文学、化学、音乐学、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物联网工程、工艺美术
省级一流专业(13个):体育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汉语言文学、制药工程、环境工程、会计学 、化学、生物技术、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物联网工程、视觉传达设计
市级特色专业(1个):车辆工程
省级重点扶持学科(1个):基础数学
省级特色重点学科(1个):数学
省市共建学科(3个):环境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
省级重点学科(3个):机械工程、数学、设计学
省级重点培育学科(1个):环境科学与工程
市级重点学科(3个):电子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
学术科研
截至到2021年5月,学校拥有1个国家级农业综合试验站,2个省级工程开发中心,1个省级综合示范站,4个校级研究所,4个校级研究中心。
2021年,学校共获得各类科研项目立项291项,其中横向项目达137项,首次突破百项,比2021年增长45.7%。
2021年,学校教师共发表学术论文876篇,其中核心期刊308篇,SCI55篇,EI40篇。其它成果488项。在知识产权及成果转化方面共获得知识产权319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98项,外观设计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155项,作品登记证书55项。
合作交流
肇庆学院先后与英、美、日、澳、意、蒙古、印尼等多所高校开展学术交流。
2007年,肇庆学院与意大利那不勒斯帕特诺普大学建立友好合作关系;2008年,肇庆学院与日本姬路独协大学签订新的学生交流协议;2010年,肇庆学院与美国的海勒姆学院、埃奇伍德学院、北伊利诺斯大学、德克萨斯大学泛美分校等开展合作交流;2021年,肇庆学院和英国林肯大学成立联合研究院。
学术资源
截至2021年4月,肇庆学院图书馆有馆藏纸质文献180.6万册(含纸本图书和期刊合订本),电子图书108.3万种,中外文报刊约1500种,光盘音像等资料20000多件,拥有《中国期刊网》、《中国数字图书馆》、《Springer Link》、《TKBS师范教育专题数据库》等30多个数据库及一批试用数据库和开放存取资源。
肇庆学院220专业组是什么专业
肇庆学院220专业组招20人,再选科目限生物学或地理,专业为风景园林。
一、学校简介
1、肇庆学院(Zhaoqing University)是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广东省教育厅主管的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公办全日制本科高校,位于广东省珠三角城市肇庆;1970年3月,广东教育行政学院由广州市迁往肇庆地区办学,改名为肇庆地区师范学校,后历经肇庆地区师范学校;
2、肇庆地区五·七师范学院、肇庆师范专科学校、西江大学等发展阶段;200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西江大学和肇庆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本科层次的肇庆学院。2021年10月,学校获国务院学位办批准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3、截至2023年6月,学校有主校区和星湖校区两个校园,总占地面积1279亩,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63亿元,纸质藏书186.5万册,电子图书318.2万种;设有20个教学机构;
4、开设近70个本科专业;拥有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有教职工1786人,其中专任教师1278;全日制在校生近2.6万人,联合培养硕士600多人;
二、形象标识
1、校徽:学校校徽为圆形图案,内圆中间为校门牌坊和建校年份,周围是中英文校名,中文字取自书法家启功手书。校徽颜色为深蓝色;校训:厚德、明智、博学、力行;
2、校旗:校旗旗面为白色,旗上图案由校徽和中英文校名组成。校徽位于旗面上部左上方,中英文校名横排位于校徽下方居中。校旗形状为矩形,长、宽比例为3:2,一般旗面标准尺寸为240cm×160cm。
广州应用科技学院是几本院校?
根据规定,现在已经没有本科一批次,二批次的概念了。
学院简介
广州应用科技学院(Guangzhou College of Appli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坐落于粤港澳大湾区,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
学校前身是创办于2000年的广州大学松田学院,2021年经教育部批准转设并更名为广州应用科技学院。
截至2021年6月,学校有广州和肇庆两个校区,总占地1420亩;设有14个教学及科研单位,有33个本科专业;在校生11200余人,教师630余人。
办学历史
1998年,增城市松田实业有限公司与中国人民解放军体育学院合作办学,建立了“解放军体育学院增城教学点”,主要承担解放军体育学院地方委培学生第一、二年的教学和训练任务。
1999年,松田实业有限公司在解放军体育学院增城教学点的基础上,与原广州大学达成合作协议,成立了“广州大学增城教学点”。
2000年,广州大学与增城市松田实业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成立“广州大学松田学院”,主要承担广州大学普通专科的教学任务,颁发广州大学文凭。
2004年4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广州大学松田学院正式成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独立学院)。
2011年,学校15个申报专业一次性通过了广东省学位委员会组织的学士学位授予权评估。
2021年,中国教育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收购增城松田实业有限公司,成为学校实际控制人。
2021年5月19日,广州大学松田学院肇庆校区开工奠基仪式举行;7月8日至9日,广东省教育厅对独立学院转设考察论证专家组一行莅临该校实地检查,同意提请广东省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全体会议审议广州大学松田学院转设为广州应用科技学院;9月15日,教育部全国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组莅临该校,对学校申请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本科高校开展实地考察;12月28日,教育部发文,同意广州大学松田学院转设为广州应用科技学院,同时撤销广州大学松田学院的建制。
2021年1月16日,广州应用科技学院正式揭牌;7月10日,举行肇庆校区落成典礼暨揭牌仪式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1年6月,学校设有14个教学及科研单位,有33个本科专业
二级院系
专业
经济与管理学院
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会计学
法政学院
法学、行政管理、社会工作
外国语学院
英语、日语、商务英语
艺术与传媒学院
新闻学、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动画
人工智能与电气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汽车服务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
体育科技学院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休闲体育
计算机信息技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电子商务
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6月,学校有教师630余人,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教师170余人。
学科建设
截至2021年6月,学校有省级重点培育学科2个。
省级重点培育学科:体育学、民商法学
教学建设
截至2021年6月,学校有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省重点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级人才培养创新试验区1个。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1年6月,学校建有省级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校级科研所5个;成立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分会。
科研成果
2019-2020学年,学校共组织科研项目申报20余次,立项16项,其中广东省教育厅2021年度普通高校认定类科研项目8项、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共建项目1项,广东省财政厅会计科研项目1项,协会类科研项目4项,横向联动课题2项;顺利结项22项,其中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创新类项目3项,广东省普通高校青年创新人才类项目9项,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1项、广州大学松田学院科研规划项目9项;教师公开发表CSSCI论文9篇,CSCD论文2篇,EI收录2篇,CPCI(原ISTP)收录4篇,北大中文核心8篇,一般学术论文162篇;出版著作4部,其中专著2部,编著1部;获得专利12项,其中教师获得实用新型专利2项,教师指导学生获得外观专利10项;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项。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1年12月,学校图书馆藏书总量(纸质)90.09万册,其中期刊合订本3.2万余册;订阅期刊604种,订阅报纸28种;电子图书103.8万册,电子期刊13045册,学位论文68557册,音视频数据库累计16万集,约5万小时。
校徽
校徽释义:
校徽的主体标志是“用”字,取自校名“广州应用科技学院”,字形源于甲骨文、石鼓文和鼎文。“用”表明学校建设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体现学校坚持“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的办学理念。
校徽中间图形由8个梯形组成。形如书,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寓意“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学校的根本使命是教书育人,立德树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寄寓莘莘学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校徽外围由2个同心圆构成,象征师生同心同德、追梦圆梦。中间图形三纵三横,寓意三生万物,基业长青。三纵代表流经学校广州校区、肇庆校区的珠江、东江和西江,象征学校海纳百川,集八方学子,纳四海英才;三纵中间的2个区域寓意学校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2个核心城市广州和肇庆,体现学校“立足大湾区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建设一流应用型大学”的发展远景;三横中的5个白色梯形寓意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校徽中的蓝色代表科学技术,白色代表纯洁高尚。
校训
博学笃行经世致用
校训释义:
“博学笃行”,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寄寓师生勤奋学习,获取广博的知识和渊博的学问,努力践履所学,把知识和学问用于实践,做到“知行合一”。
“经世致用”,远承先秦儒学传统,近取明末清初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诸人学旨。寄寓师生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怀,以己之所学“务当世之务”,志存高远,敢为人先。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西江大学校训 西江大学校徽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西江大学校训 西江大学校徽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