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蒙古11月26日 金太阳2023高三联考卷内蒙古11月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金太阳2023高三联考卷内蒙古11月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览,里面有蒙古11月26日和金太阳2023高三联考卷内蒙古11月都是给您精心准备的哦!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有蒙古族春节、马奶节、白节、那达慕、祭敖包、点灯节、燃灯节、麦德尔节、塔克勒干节等 。
1、蒙古族春节
日期与藏历新年相同,在蒙古国以前称为"牧民节",只在牧区庆祝。蒙古大人民呼拉尔主席团决定,春节为全民的节日。
2、马奶节
马奶节是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以喝马奶酒为主。流行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和鄂尔多斯的部分牧区。通常在农历八月下旬举行,日期不固定,为期一天。蒙古民族牧养五畜和挤取乳汁加工各种奶食品,是他们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的重要内容。奶食品又是牧民的主要饮食来源,所以每年开始挤新奶时都要进行一定的仪式,并进行聚会庆祝,希望获得更多更好的奶食品,其中马奶节古老而具有典型性。
3、白节
白节是蒙古族一年之中最大的节日,相当于汉族春节的年节。整个白月期间,草原上的男女青年纷纷骑上骏马,带上崭新的哈达和美酒等,三五成群,挨家挨户给各浩特的亲友、家长拜年。不过现在,草原上看到的更多的是骑摩托车或开吉普车的男女青年。拜年的路途,是青年男女赛马、追逐、嬉戏的绝好机会。身临其境的人无不感到马背民族不拘一格的生活情趣和粗犷豪迈。
4、那达慕
那达慕是蒙古语,是蒙语的译音,意为“娱乐、游戏”,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在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今天,那达慕除了进行男子三项竞技外,还增加了马球、马术、田径、球类比赛、乌兰牧骑演出等新的内容,同时举行物资交流会和表彰先进。举行那达慕时,牧区方圆数百里的牧民穿起节日的盛装,骑着骏马或乘坐汽车、勒勒车络绎不绝地前来参观。
5、祭敖包
敖包是蒙古语,意为堆子或鼓包。蒙古民族盛大的祭祀节日之一。敖包通常设在高山或丘陵上,用石头堆成一座圆锥形的实心塔,顶端插着一根长杆,杆头上系着牲畜毛角和经文布条,四面放着烧柏香的垫石;在敖包旁还插满树枝,供有整羊、马奶酒、黄油和奶酪等等。
祭祀时,在古代,由萨满教巫师击鼓念咒,膜拜祈祷;在近代,由喇嘛焚香点火,颂词念经。牧民们都围绕着敖包,从左向右转三遭,求神降福。
6、点灯节
点灯节蒙古族称之为"祖乐",节期在农历十月二十五日,是一种小规模的宗教节日。据说是为了纪念黄教的创始人宗喀巴。这一天黄昏时,家家户户在一高坡处立起木架,架上自制的灯,这种灯的灯芯是用芨芨草做成的。在每个蒙古包内有用面团攒成的小油灯,整个晚上都亮着,象征着世界永远光明,人们长命百岁。
7、燃灯节
每年农历十月二十五日,待夜幕降临,家家点燃酥油灯以示欢庆。今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额敏县多数蒙古族已不过燃灯节;乌苏市蒙古族在燃灯节的一天多不燃灯,代之以各种娱乐形式。燃灯节娱乐活动有赛马、赛骆驼、摔跤、射箭射击、拔河、民间歌手弹唱,马头琴演奏《江格尔》演唱、民间舞蹈等。土尔扈特蒙古族舞蹈有群舞、独舞、男女对舞,还有随歌伴舞,舞姿飘逸豪放,显示出草原民族独有的特色。
8、麦德尔节
麦德尔节是纪念弥勒佛的节日,节期在正月十五日,宗教色彩比较浓厚。节日当天,每个黄庙都挂出弥勒佛的像,附近的牧民都来寺庙敬献供品,烧香叩拜。寺庙如果有活佛,就由活佛主持,没有活佛则由大喇嘛主持。拜完佛之后,大家由固孜达(旗长)带领进行射箭、赛马、摔跋等蒙古族传统娱乐活动。
9、塔克勒干节
塔克勒干节是蒙古族每年要举行的一次大型的以部落为中心的祭敖包活动,时间在夏季。敖包一般置在水草丰美的高山丘陵处。祭敖包可能是来源于古代的祭山,它是蒙古族对自然崇拜的表现。祭敖包时,同一部落的牧民们都骑着马、骆驼,拿上酒肉等来到本部落敖包所处的山上。届时,人们先献哈达,然后由活佛或大喇嘛领着众人绕着敖包诵经(此时妇女不能参加),愿老天降福于人间,赐予人们平安无事;如果遇上旱灾,那就祈求老天下雨,使大地水草丰盛,牲畜兴旺。祭完敖包以后、开始进行赛马、摔跋、射箭等蒙古族传统的民间娱乐活动。蒙古族春节与传统春节时间一致,在除夕之夜一般都要吃手扒肉、点篝火,以示合家团圆,辞旧迎新 。那达慕大会在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 。马奶节以赞颂骏马和喝马奶酒为主,通常在农历八月下旬举行 。祭祖节在每年农历六月二十日举行,是纪念蒙古族祖先成吉思汗的节日 。燃灯节是每年农历十月二十五日,待夜幕降临,家家户户点燃酥油灯,以示欢庆 。 扩展资料:过春节,蒙古族人民叫做“大年”。古时候,将春节称为“白节”。如今,人们将农历正月叫做“白月”。原来,蒙古族人以“白”为吉祥。据说与日常饮用洁白的奶食有关,包含着恭贺新春、祥如意之意。“白月”也是人们相互交往聚会的时节。节前,人们要做件好看的蒙古袍,备下羊肉和各种奶制品,加上几坛上好的美酒,然后开始“调马”。除夕,合家席地坐在蒙古包中央,午夜,开饮酒进餐,按常规要多吃多喝一些。除夕人们还纷纷地向长辈人敬“辞岁酒”,围坐吃饺子,俗称“黄馍馍”或“扁食”,耍“嘎拉卡”(下棋),还要听艺人说书,通宵不眠,沉醉在欢乐之中。
历史起源:
蒙古族早期的社会经济主要是狩猎与游牧,直到13世纪,蒙古族仍然有“围猎”的习俗。在相当长的时期里,畜牧经济是蒙古族主要的社会经济门类。直到16世纪,在河流两岸有条件可供耕作的平川上,蒙古族人民才发展了畜牧饲养与农业混合的农耕经济。到20世纪初,各地蒙古族的区域经济可分为畜区、农区、半畜半农区。
主要节日:
蒙古节日四季节
(白群节qagan surug in horim)蒙古历农历3月21---用九十九匹白马的奶祭苍生天。
蒙古节日缰节
(淖格图 西日荷节nogtu xirhe in horim)---蒙古历农历9月---3月份开始挤马,抓马驹9月份放马驹。
蒙古节日夏之湖节
(zun nu nuur in horim)---蒙古历农历5月。
蒙古节日特斯玛节
(tessem talbihui in horim)---蒙古历农历11月3日---加工皮条。
蒙古节日黑苏力德节
(hara suld in tahilga)---12年轮回一次。
蒙古节日白月节
(qagan sar)---蒙古历农历1月1日---通藏历新年一样,是蒙古族的春节。
蒙古节日火节
(gal in tahilga)---祭奠火神,农历12月23日\24日---用羊胸祭奠
蒙古国什么时候独立的?
蒙古国是1921年独立的。
蒙古国独立的过程:
1911年12月28日,外蒙古宣布独立,沙俄以蒙古保护者自居。清帝退位后,北洋政府继续与沙俄谈判,于1915年6月7日签订《中俄蒙协约》,勉强保住了在法律意义上对外蒙古的主权。
1919年夏,蒙古以哲布尊丹巴为首的封建上层,与中国北洋政府开始关于取消自治的谈判。11月,外蒙古自治政府撤销并呈请恢复旧制,中国政府同意这一请求。
扩展资料:
外蒙古独立,亦称库伦独立,指从清宣统三年(1911年)12月29日博克多格根称帝“独立”。
到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1月5日中国国民政府正式承认外蒙古从中华民国独立期间的一系列历史事件。外蒙古与内蒙古在清代和民国初年同属于中国的一部分,包括现在的蒙古国以及俄罗斯图瓦共和国,根据“雅尔塔协定”的规定,中苏条约谈判中,中国确认了外蒙古独立的现实。
11月去外蒙古要注意事项.天气......
蒙古国气候比较干燥,早晚气温温差大,冬季最低气温可至-40℃,夏季最高气温达35℃。夏季前往蒙古旅游时,需要预备长袖衣衫并可防止紫外线辐射;冬季则需要穿着较厚的棉衣。春季(5月至6月)是前往蒙古旅游最佳的时间。
时差
蒙古与中国无时差。
入境
乘火车的游客入境时需要填写一个海关申报表,并必须保留到乘火车离开为止。每位旅客入境蒙古时必需填报“入境申报单”,且必须保留到出境时交还。假如您入境携带的现金多余1500美元,您还需要填写一份“海关申报单”并将海关审核盖章后的申报单妥善保管待出境时交回海关,假如所携带现金少于1500美元,无需填写“海关申报单”。
习俗禁忌
蒙古族有水忌和火忌,即蒙古人特别崇敬水,认为在河里不能洗澡、洗脏东西,更不能倒垃圾、大小便;另外蒙古人忌往火里扔脏东西,不能从火上跨越,不能在火旁放刀斧等锐器。
蒙古国70%的人口信仰佛教。禁止在寺庙周围打猎,禁止在寺内杀牲畜,不能在经堂内吸烟、吐痰。
饮食方面,蒙古族号称“马背上的民族”,所以在蒙古人是不喜欢吃马肉的。生活方面,在进入蒙古包时不能踩门槛;在接递物品时,以双手接递为敬,也可用右手,但不能只用左手接递。
草原旅游注意
到了蒙古旅游,蒙古大草原是不可错过的旅游地点,不过到草原旅游也是需要注意一些事情的。草原昼夜温差大,到草原旅游一定要带外套和长裤。在草原上住宿,夜晚难以辨别方向,带上手电筒是必需的。草原上的饮用水大多盐碱含量较高,初来乍到者有时难以适应,有必要预备一些矿泉水。草原上光照充足,紫外线较强,最好带上防晒霜、太阳伞。草原上开车、骑马要在指定范围内活动,以免迷失方向或破坏草场。
实用点的护肤霜,化妆品那边有卖的(如果是女士的话),带足防寒的服装,11月份已经很冷了,吃的喝的那边都不缺,中餐厅挺多的,实在不行的,韩国人的泡面挺多,哪里都能买到,只要带足够的银子就可以了,带个双卡手机,到那边买张本地卡,方便联系,平时发发国际短信就可以了,接电话是单向收费的。
天气很冷,很干燥!
紫外线照射强烈
以上内容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蒙古11月26日和金太阳2023高三联考卷内蒙古11月的文章,喜欢小编的给小编点赞收藏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