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启蒙老师新人番号 十一个月宝宝的启蒙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十一个月宝宝的启蒙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览,里面有11月启蒙老师新人番号和十一个月宝宝的启蒙都是给您精心准备的哦!
11月|阅读,让教育变好
阅读,让教育变好-读书笔记
阅读,让教育变好。在教育中,教学中,不仅仅是学生需要加强自身的阅读水平和阅读量,教师团队都需要。
阅读是一件一生中的事情,并不是某个阶段中的事情。
回归阅读的初心,一起读得开心,有所感受,其实就足够了。
保留阅读的快乐,阅读之事才能长久。
11月的第一本书是《阅读,让教育变好》
序
阅读,让“自我启蒙”成为一件可能的事。
吴非说“我长期阅读各种史料,一点点积累经验和教训,逐渐学会依据常识辨识蛛丝马迹,拂去尘埃,拨开迷雾,不以他人的判断为定说,努力追寻事实;如此多年,积累出一些教训和经验,不轻信、不激动、不盲从,时间长了,思考问题的方法也就多一些。思维方法,可能“教”不出来,即使学习,也不一定管用,必须在阅读中逐步经历、体会。观察他人的读书经验,了解他们如何阅读,如何思考,如何形成个人经验;于此同时,发展属于个人的阅读,多读多思,于是,“自我启蒙”便成为一件可能的事。
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具有活跃的智慧
《教育的目的》中怀特海说“在现代生活的条件下,规律是绝对的,凡是不重视智慧训练的民族,是注定要失败的。” 怀特海,他一生始终浸溶于人文主义精神环境中,因此他的教育思想具有超越时代兼有人文和科学和谐发展精神,强调智力发展,重视审美在道德教育中的意义。
“教育是人们掌握如何运用知识的艺术,这是一种很难传授的艺术。”为此怀特海反对在教育中传授那种“呆滞的思想”,而传统学校教育恰恰经常让学生大脑接受这些“呆滞的思想”而不加以应用。他认为“要使知识充满活动,不能使知识僵化,而这是一切教育活动的核心。”
“通往智慧唯一的道路是在知识面前享有自由,但通往知识的唯一途径是在获取有条理的事实时保持纪律。”自由和纪律是教育的两个要素。
“教育是一个难题,不能用一种简单的公式来解决。”
“多民族之间的竞争最终将取决于工厂而不是战场,胜利将属于那些受过训练的精力充沛的强者。他们在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种种条件下工作,而其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条件就是艺术。”
国家财富的增长如果不是伴随着国民素质的提高,而是国民素质的下降,那么就无法实现民族复兴。而民族复兴必依赖于教育的发展,教育必须以发展国民的智慧为目的。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它山之石可以攻错
首先,尊重自己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坚决反对民族虚无主义。
其次,任何改革都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社会的每一个变革都需要经过艰苦的努力,社会进步不要希望通过激烈的革命来完成。
再次,一个国家的母语是维持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重要因素。
科学精神,淑世事业
艾伟这一批海归教育心理学家都带有一种“教育救国”、为国效劳的雄心,因为教育是改造国民素质的最重要手段。而语言文字是一种最重要工具,作为母语究竟应该怎样学习。青少年学习汉字汉语过程中究竟有些什么困难,历来争论不休。
“永远无法与标准答案一致,结果是让学生从小受挫折,而感受不到阅读的快乐。不如留一点时间去读书,甚至读文言文。”
2022年11 月2日
阅读,让教育变好-读书笔记-02
本书的第二章节内容是窦桂梅老师编辑的。
一共有5篇文章
《何以成为有效的教学管理者》
“习惯必须靠学习才能获得,就像有人打的比方一样,每天背乘法口诀表,一遍又一遍,直到我们纯熟得不加思考随口可以说出-六六三十六,那就成为我们固定的习惯了。”
“作为管理者,工作极为繁忙,常常没有时间读书,那么一定要读经典的书。而读好书一定要反刍,要结合自身的实践反复验证、反复咀嚼。随着阅历的增加,能力的提升,胸怀的宽广,收获将更大。要求大家读书,自己首先要读书,要求人家自律,自己首先要自律,这样才能达到管理的效果。”
“人的心态决定状态——迎难而上,不是一味地发牢骚,不然,所有的时间都在埋怨宣泄中滑走了。”
“成功靠不住,有效方长久”,关键在于“知”,因为力行得真知,而真知才能导力行。
教学管理者必须充分利用自己的长处,发挥其重要职能,有效引领理念,提供有价值的教学策略。
德鲁克说过,“有效性虽然人人可学,但却无人可教。有效性是可以学会但不可以教会的。有效性的学习是一种挑战,一种实践。你想学习有效性,但又不肯在实践中去思考问题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不去探索创新的路径,而是企图寻找捷径,等待别人教给你一个现成的理论活模式,那你一定与有效性无缘。”
这就是“借来的火,点不亮自己的心灵。”
《谁能把亲人留住》
所有的故事都曾经发生过,所有的故事都是同一个故事,所有的故事都是你我的故事。
《也有淡淡的忧愁》
《好得令人心疼》
马克吐温说“一个人最后的成熟,是他情调上的成熟。” 一个成熟的、有自己品味的读书人,通常有着私人话的读书情调。
我是小学语文教师,提倡主题教学,要为孩子的生命奠基,而栽培在孩子们心中的就是词语。
我们,是否,羞耻心或道德已消失殆尽?当人们走向反面,内心都有的那种“恶”的欲望被调动起来,渴望堕落,渴望离善而去,什么都可以放纵,让自己肆无忌惮起来的时候,这个社会靠什么维持呢?
《那儿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当一切苦难与不幸穿过人生退场后,忏悔最终还是会走上台来。忏悔应该是个人终极关怀的自省话题。从某种意义上讲,忏悔与救赎之路与当下我们对“幸福与满足”之路的探寻有重叠性。不过,痛苦担当与自我解脱,在拯救与逍遥间,寻找人生的张力,那便是作家引用哈菲兹的诗句,告诉我们的:
约瑟将会重返伽南,请别悲伤
棚屋将会回到玫瑰花园,请别悲伤
如果洪水即将来临,吞没所有生命
诺亚方舟是你们在风暴中心的指引,请别悲伤
让人性透过心灵,最终指向阅读者对自己救赎。正如书中告诉我的,“那儿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2022年11月3日
阅读,让教育变好-读书笔记-03
本书第三、四章收集了周益民和朱煜老师的几篇文章。
周益民老师
《你看,所有星星都在笑》
本文章讲述了周老师读小王子的感受感想,小王子也是我最喜欢的故事。
他说小王子是一首诗,小王子忧伤地看着日落,小王子为玫瑰的安全担心,他从狐狸那得到启发和慰藉,他为“我”和我们带来重新理解生活的方式。所有这些,总是轻轻地拨动着我们,让我们的心为之一颤。
“小王子”的语言就是一首诗。
《这一天,小王子看了多少次日落》
在本文章中,周老师讲述自己对多个译文版的小王子进行比较,发现书中说小王子一天看多少次日落的次数有所争议,为什么呢?
其实,原著上小王子是看了43次日落,因为作者在写小王子时是43岁,作者在44岁时去世了,所以后来翻译家们为了纪念他就将43次改成了44次了。
《故事长生不老》
好作品就是这样,不断引发读者的联想,想起曾经的阅读,想起自己的人生。因此,有人说,读书其实就是在读自己。
《童话,童年的秘密花园》
所谓童话,是指将现实生活逻辑中绝对不可能有的事情,依照“幻想逻辑”,用散文形式写成的故事。
童年与童话奇妙地相遇,一见钟情,彼此“驯养”。儿童在童话神秘空灵的“纸上游戏”中获得梦想的实现、精神的狂欢。童年与童话相拥前行,相互滋养,互为资源。儿童在童话中,既以智慧、更以心灵获得了对世界的体认。
童话中的雨天也是晴朗的。拥有童话的童年养成了童话气质,造就了童话精神,并将伴随人的一生,这就是人类的幼态持续性。
睡美人在等待王子的一个吻,童话也需要这样被吻醒。
精心布置物理环境
伴读人要有童话之心
努力还童话以本来的模样:不要道德教化;不能训练倾向;不能知识灌输;不能正确解读儿童逻辑与童话逻辑
《说给大家听听》
阅读并不只是浮光掠影地扫过一排排文字,比起兴之所至的随口闲聊,阅读应当是一种更有生产力、更有价值的心智活动。
艾登·钱伯斯在《说来听听》书中说:“阅读讨论中的只言片语都弥足珍贵,插科打诨也是。这些笑料有时往往出人意料地将我们带入问题的核心:别低估了笑话的作用。”
朱煜-《吃包子只有一个理由》
任你去国千万里,总有一种味道在呼唤你回家。
包子不仅仅是食物,更是家族亲情、传统文化、家国情怀的象征。
为儿童写作的作家是有赤子之心的,所有人生经历中的甜酸苦辣常会被敷上诗情敷上暖意,还有童话式的意象。
世道人心要变好,途经不少,但知识分子的直面社会,仗义执言,不负良心,启发民智,传递美好是很重要的一条。
如果有的小读者还没机会出国旅行,没关系,读了朱先生的文章,便是完成了纸上的旅程,一样增长见识,启迪思考,为形成国际理解观念打下基础。
阅读书籍的习惯不能凭空养成,欣赏文字的能力不能凭空培植,写作文章的技能不能凭空训练。国文教学所以要用课本或选文,就在将课文或选文作为凭借,然后种种工作得意忘形着手。
2022年11月4日
阅读,让教育变好-读书笔记-04
本书第四章是倪峰老师的四篇读书笔记:
《跟我逛逛南京的书店吧》
《读刘旦宅国画彩绘李时珍礼记》
《从林冲的样子说起》
“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它不像音乐艺术直接作用于人的听觉,也不像绘画艺术直接诉诸人的视觉,更不像影视艺术能给人以多种感官的全方位感受。对于文学来说,语言文字只是一种符号,或者说媒介,读者(接受者)借助于这样的符号媒介去感知文章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哲思理趣、精神韵味,同样也是借助这样的符号媒介在头脑中生成作品所塑造的艺术形象与艺术境界。”
“在欣赏文学作品以及体验现实生活时,我们既要看到事物的共性、普通性、规律性,同时也要避免这种简单化、绝对化的认识。”
《尺寸天地有文章》
《做一个有趣的老师》
“这个世界的所有书籍/都不会带给你幸福,/但是他们却秘密地把你/带回自己的内心深处。”
那里有你需要的一切,太阳、星辰和月亮,因为你渴求的光明,在你自己身上隐藏。
在你那成堆的书籍中/你长期寻找的智慧,此时从每一页上闪亮,因为它已是你自己的光芒。
————《书籍的世界》
对我们的孩子来说,每一个字首先是一个玩具,在孩子们拆开来装上,装上去又拆开的时候,每一个字都是情趣盎然的,具有召唤力的,像小鸟一样毛茸茸的,啾啾鸣唱的,而在孩子们运用这些文字组成章句的过程中,摞在一起的章句都应该像积木那样散发出童话般的气息。
—————《写满字的空间》
2022年11月5日
立冬前一天读完了秋天里的最后一本书《阅读,让教育变好》,今天的读书笔记,记录本书最后一章内容,由张小兵老师书写编辑的。
《穿越时空的“示众”》
“没有一个好姑娘,便没有一个好妻子;没有一个好妻子,便没有一个好母亲;没有一个好母亲,便没有一个好孩子……这个逻辑是带有主观性的,毫无疑问也是不完全正确的,但我们又不得不承认它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在全民疯狂的时代,年龄的增长并不代表人性的发育与成熟。相反,这种失去羞耻感的、以害别人为乐趣的颠覆的人性,将会逐渐演变为一场失去理智的罪恶。”
“人都有追求自由、幸福的权利,热爱美好、美丽的东西是人的天性、正常的爱是人的本能,仁慈、善良、同情是人性光辉的体现。”
“缺乏人性启蒙的教育将是失败的教育。”
“如何才能让社会和谐,文明进步?必须从教育开始,从人性的启蒙开始,让爱和被爱、自尊和尊重成为每一个人的需要和实际行动。”
《成为作者的同谋》
“美好总是理想,悲剧更接近生活的本质,从作品给读者带来的冲击力来说,《品质》似乎更胜一筹。”
《他的笔锋更像一把解剖刀》
“有人说,读懂一本小说,就是多活一次人生。”
“白纸黑字说出来的常常是最苍白的,文字背后的想象才是最丰富、生动的,但愿我的这点自白能让你在阅读时想象更饱满。”
《有些阅读不能被打断的》
“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热爱生活……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课程标准里已经将阅读放在人的一生这个长远的角度来看,作为践行“课程标准”的一线教师,又何必如此执着地企图“一步到位”呢?要知道,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而不是“到此为止的人”。
《吟不尽,唐风宋韵好辞章》
《回到真实的孔子》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份热,发一份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鲁迅
孩子到学校,最主要的事便是学会与世界真正联结。所谓“真正联结”,不是肤浅的人际关系,而是把孩子的主体生命经验与不同时空下的人们探索世界所留下的创造经验联结,但联结的方式不是不经整理的拼凑结合,而是让孩子通过生活与思维使他原有的经验网络不断往外延伸。
教育是“慢”的事业,它的特征是最像农业和林业,不能依赖“硬件设备”,不能强调资金投入,不能指望加班加点,不能靠使用生长激素。——吴非。
2022年11月6日 立冬前夜读完。
启蒙运动代表人物有哪些?
代表人物有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人。
他们犹如灿烂的群星,照耀在法国天空上,给法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启蒙运动性质
启蒙运动是发生在17、18世纪欧洲的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伟大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它为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和舆论宣传,它是继文艺复兴运动之后欧洲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法语中,“启蒙”的本意是“光明”。当时先进的思想家认为,迄今为止,人们处于黑暗之中,应该用理性之光驱散黑暗,把人们引向光明。他们著书立说,积极地批判专制主义和宗教愚昧和特权主义,宣传自由、平等和民主。
1、查理·路易·孟德斯鸠(法语:Charles-Louis de Secondat, Baron de La Brède et de Montesquieu,1689年1月18日-1755年2月10日),也叫夏尔·德·塞孔达·孟德斯鸠男爵,法国启蒙运动时期思想家、律师,西方国家学说以及法学理论的奠基人,与伏尔泰、卢梭合称“法兰西启蒙运动三剑侠”。
2、弗朗索瓦-马利·阿鲁埃(法文:François-Marie Arouet,1694年11月21日—1778年5月30日),笔名伏尔泰(法文:Voltaire),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
3、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年6月28日—1778年7月2日),法国十八世纪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民主政论家和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开创者,启蒙运动代表人物之一。
伏尔泰创作风格
伏尔泰的文学观点和趣味,基本上承袭了17世纪古典主义的余风,这主要表现在他的诗歌和悲剧创作上。他的史诗《亨利亚德》(1728年),以法国16世纪宗教战争为题材,写波旁王朝亨利四世在内战中取得胜利后登基为王,颁布南特赦令以保障新教徒的信仰自由。
史诗中的亨利四世被当做开明君主的榜样来歌颂。伏尔泰的哲理诗说理透彻,讽刺诗机智冷隽,有独到之处。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让-雅克·卢梭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伏尔泰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查理·路易·孟德斯鸠
启蒙运动代表人物有哪些?
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卢梭、康德。
1、孟德斯鸠
查理·路易·孟德斯鸠(法语:Charles-Louis de Secondat, Baron de La Brède et de Montesquieu,1689年1月18日-1755年2月10日),也叫夏尔·德·塞孔达·孟德斯鸠男爵,法国启蒙运动时期思想家、律师,西方国家学说以及法学理论的奠基人,与伏尔泰、卢梭合称“法兰西启蒙运动三剑侠”。自幼受过良好教育。曾任律师、波尔多议会议长。
2、伏尔泰
弗朗索瓦-马利·阿鲁埃(法文:François-Marie Arouet,1694年11月21日—1778年5月30日),笔名伏尔泰(法文:Voltaire),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
3、狄德罗
德尼·狄德罗(英语:Denis Diderot,1713年10月5日—1784年7月31日),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戏剧家、作家,百科全书派代表人物,毕业于法国巴黎大学。
4、卢梭
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年6月28日—1778年7月2日),法国十八世纪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民主政论家和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开创者,启蒙运动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新爱洛伊丝》《植物学通信》等。
5、康德
伊曼努尔·康德(德文:Immanuel Kant,1724年4月22日—1804年2月12日),出生和逝世于德国柯尼斯堡,拉脱维亚裔德国哲学家、作家,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其学说深深影响近代西方哲学,并开启了德国古典哲学和康德主义等诸多流派。
康德是启蒙运动时期最后一位主要哲学家,是德国思想界的代表人物。他调和了勒内·笛卡儿的理性主义与弗朗西斯·培根的经验主义,被认为是继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后,西方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
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有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狄德罗、霍尔巴赫、爱尔维修、梅利叶、摩莱里等。
启蒙运动对广大民众来说。广大民众一直生活在封建统治阶级的压迫下,思想里也多是比较封建的。而启蒙运动的出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得他们接受了新的思想,开始倡导和平、民主。对统治阶级来说新思想的出现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地位。
启蒙运动贡献:
在启蒙运动中,一批先进的、新兴的思想家前赴后继,口诛笔伐:
(1)对专制制度及其精神堡垒——天主教会展开猛烈抨击;
(2)对未来的社会蓝图进行展望和描绘;
(3)这场持续近一个世纪的思想解放运动,开启了民智,为欧美革命作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4)这场运动传播到世界成为强大社会思潮,为民族解放斗争做了贡献。
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有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人。
伏尔泰是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泰斗,被誉为“法兰西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欧洲的良心”。主张开明的君主政治,强调自由和平等。代表作《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老实人》等。1778年5月30日逝世,享年83岁。
孟德斯鸠689年1月18日-1755年2月10日),也叫夏尔·德·塞孔达·孟德斯鸠男爵,法国启蒙运动时期思想家、律师,西方国家学说以及法学理论的奠基人,在学术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得到了很高的荣誉。曾被选为波尔多科学院院士、法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柏林皇家科学院院士。
卢梭法国十八世纪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民主政论家和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开创者,启蒙运动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新爱洛伊丝》《植物学通信》等。
以上内容是小编整理的关于11月启蒙老师新人番号和十一个月宝宝的启蒙的文章,喜欢小编的给小编点赞收藏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