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榆林市经济 榆林经济状况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榆林经济状况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览,里面有榆林市经济和榆林经济状况都是给您精心准备的哦!
陕西榆林的经济产业是什么?
以第二产业为主,重工业采掘和原材料工业占主导。
严介和在榆林的投资现在怎么样
严介和在榆林的投资现在怎么样
7月15日,榆林。来自广东的港珠澳建设有限公司与榆林市政府签署了一项战略合作协议。
金额不是个小数字:2000亿元。
要知道,2023年榆林总共招商引资项目488个,资金到位1116.09亿元,已经创造历史纪录了。
如此大的单笔投资,且来自一家民企,不要说榆林,即使放在西北龙头、副省级城市西安,也是掰着指头能数过来。
这是个什么情况?
1
《城端》注意到,“港珠澳”是家非常年轻的公司。其资料显示,公司于2023年11月25日成立于珠海,注册资本10亿元,业务方向主要聚焦于“公路、桥梁、体育场地设施工程施工”等基建领域。“港珠澳建设”目标很宏大的,自其揭幕之日起就表示,未来要控股5家以上企业,转变为“港珠澳集团”,争取2029年前打造为“世界五百强”。
口气这么大?查询“港珠澳建设”股权信息,不难发现它的母体是目前位居全球建筑业私企第一的“太平洋建设”。伴随国内城市近年的大量基建,“太平洋建设”异军突起,2023年时排名世界500强第166位,去年已飙升到75位。
其创始人严介和说,未来“太平洋建设”要打造三个世界500强。显然,“港珠澳建设”就是其重大战略的“铁三角”之一。
从公司成立迄今,“港珠澳建设”见诸媒体的投资合作不多,但一出手都是大手笔,差不多每年以一个千亿级签约的频度推进,如2023年与珠海签约1500亿,去年12月11日又与广州市住建局、广州花都区签订3000亿战略框架合作协议。
此次在与榆林的签约会上,严介和说,“拟以榆林为中心,设立(西北)区域总部,嵌入式多个国家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将GDP、税收与高端人才留在当地。”
并邀请榆林市委、市政府前往长三角、珠三角参观考察,以“促进合作”,显示出对与榆林合作的重视程度。
民企的嗅觉是非常敏锐的。可以看到,“港珠澳”此前业务范畴主要依托粤港澳大湾区,为什么突然“移师”陕北,落子榆林呢?
2
《城端》注意到,一个很关键的市场背景是:2023年6月,陕西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把“榆林建成陕甘宁蒙晋交界最具影响力的城市”。这是一盘大棋。去年10月29日,在北京召开的“陕西榆林·跨国公司再次握手共话未来”座谈会上,榆林市长李春临谈到:“西安、榆林‘双核’战略”的话题。
榆林近年“大基建”,可以说也搞的风风火火。2023年8月,榆林“四馆两中心”(博物馆、图书馆、展览馆东沙文体馆、体育中心、会展中心)项目开工。
2023年2月,榆林与陕西省发改委、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决定共建科创新城。其位于榆林中心城区西南部,控规面积为76平方公里,计划聚集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科创企业开展能源化工、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等领域科技创新。
2023年陕西省发改委发布的省级重点项目计划中,总投资21亿的榆林机场改扩建(二期)、投资25.8亿的清涧至子长高速公路、16.2亿的靖边现代综合物流园、45亿的榆林橡道国际物流园,以及51.9亿的榆林非水可再生能源等共计7883亿的诸多项目赫然在列。
以此为依托,榆林近两年在招商引资方面也是底气十足,目光投向跨国公司和行业龙头。2023年1月15日,榆林《关于印发榆林市支持总部企业发展若干政策(试行)的通知》中,其开出最大优惠政策之一是:对于在榆林新设立或迁入榆林的总部企业,实缴注册资本达到10亿元以上,经认定后一次性奖励3500万元。
这个数字放到全国是什么水平?
2023年郑州出台政策,落户郑州的总部企业最高奖励2000万元。
榆林的这个标准,甚至达到和超过了部分万亿俱乐部成员的招商力度。
3
不能不说,很长一段时间来,人们对榆林这座城市大大低估了。
从能源来说,它的资源储备大约占全国三分之一,每平方公里地下蕴藏622万吨煤、1.4万吨石油、1亿立方米天然气,拥有我国陆上探明最大整装气田,全国储量五分之一的煤炭,能源富集程度全国无双,世界罕见。在国家能源战略中,它是“西煤东运”的核心腹地、“西气东输”的重要源头、“西电东送”的主要起点。
经济来看,榆林也是中国北方增长最快的城市,甚至可能不必加之一。20年间,榆林经济总量从2000年的79.3亿,增长到2023年的4089.66亿,增长了令人震惊的近51倍,这个增速甚至大幅超过号称“近20年增长最快”的网红之城合肥(20年增长30倍左右)。名次也从全国十大产煤城市中倒数第二,上升到仅次于济宁。2023年,榆林GDP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2.2、2.3个百分点,冲刺的态势丝毫不减。
人口来说,在人口进一步向大城市汇聚,渭南、宝鸡、商洛等城市相比10年前降幅超过10%的情况下,榆林常住人口从原第六位,上升到全省第四,达到362万人,10年增长超过8.15%。据第一财经梳理2023年以来小学在校生数量变化数据,榆林在被调查的100座城市中,拿下“增速第一”。中长期看,榆林人口完全可能成为陕西第二,成为综合实力无可置疑的陕西第二城。
坐拥这般硬实力的榆林,难怪在未来发展蓝图上,也拿出了堪比省会城市的“狠话”。今年3月接受媒体采访时,李春临谈到了榆林高质量发展的“四个新格局”:
一是构建产业低碳化发展新格局;二是构建对内对外开放新格局,主动衔接长江经济带、京津冀、长三角等主要经济圈,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打造陕西向北向西开放门户;三是构建国土保护和开发新格局,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四是构建市域一体发展新格局,构建“中心城区+副中心城市+县城+重点镇+农村社区”的新型城镇体系。
这四点,方方面面都踩中了当下城市建设的前沿阵地。换句话说,榆林不再是许多中原人眼中的“边陲之城”,而是要站在历史前沿,大展身手了。
而此次签约会,使身怀大量东南城市合作履历的“太平洋建设”和“港珠澳”建设,能为榆林建设中心城市提供先进基建能力。志在千里的榆林,也能为前者提供深入西北、拓展市场的空前机遇,这大概是双方一拍即合的根本逻辑。
尤其是在此次签约会上,严介和自我介绍“一直是拿金牌的运动员”之后,已是市委书记的李春临接上了这句比喻,半开玩笑地说,“在金牌运动员+金牌裁判员的精诚合作下,政企携手,定能发展共赢”。
求榆林经济简述。
榆林拥有世界级煤田,开采成本之低让发达国家嫉妒,煤质之高达到了世界顶级水平,安全性也与发达国家持平,利润水平超过山西一个数量级,拥有如此好的先天优势,榆林能源化工产业迅猛发展,目前工业利润和工业增加值稳居陕西第一,人均GDP也稳居陕西第一,是陕西唯一能在经济上抗衡西安的城市。
另外,榆林也拥有世界级气田,供应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
榆林也富含石油,利润也是极高。
在能源化工的带动下,榆林的其他产业也蓬勃发展,目前榆林的三产增加值已经超过宝鸡咸阳,稳居陕西第二。
而榆林的GDP也是陕西第二,而且正在追赶西安,预计5年内将取代西安成为陕西第一大经济体。
因此,在陕西人心目中,榆林是经济高度发达的象征,榆林人是暴发户、财神爷的象征。
以上内容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榆林市经济和榆林经济状况的文章,喜欢小编的给小编点赞收藏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