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5日最新新闻 3月5日国内新闻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3月5日国内新闻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览,里面有3月5日最新新闻和3月5日国内新闻都是给您精心准备的哦!
罗斯福新政是什么
罗斯福新政。美国总统F.D罗斯福(1882 ~ 1945)于1933年就职,为摆脱严重的经济危机和萧条,采取了一系列社会经济政策。“新政”一词来源于罗斯福1932年接受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时的演讲,当时他声称要“为美国人民实施新政”。
罗斯福新政-历史背景
从1929年到1933年,美国发生了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危机期间,工业生产恢复到20世纪初的水平,13万多家企业倒闭,失业人数超过1200万。慢性农业危机进一步加深,农产品价格下降2/3,大量农产品积压,农业货币收入减少3/5;进出口贸易额下降约2/5,由于价格大幅下降,进出口总值下降70%;信贷危机发展迅速,破产银行超过1万家,占全国银行的一半。罗斯福当总统时,经济危机和阶级矛盾极其尖锐,整个银行信用体系陷入瘫痪。罗斯福随后大力推行新政,试图缓解经济危机及其严重后果。
罗斯福新政-新政的两个阶段
包括前期(1933-1935年)和后期(1935-1939年)。在历时100天(1933年3月9日至6月16日)的美国国会第73届特别会议的指引下,本届会议通过了一系列“反危机”法律,包括新政的两大支柱——国家工业复兴法案和农业调整法案。1935年至1936年,反对和支持新政的斗争愈演愈烈,上述两大法令因被美国最高法院宣布违宪而作废,于是新政转入后期。罗斯福政府相应地通过了一些变通法和其他新法,继续实施新政,直到二战前夕。
罗斯福新政-主要内容
调节劳资关系的政策包括消除生产过剩的强制卡特尔化,承认工人阶级的一些基本权利以缓解劳资冲突,以及举办公共工程以减少失业人数。中央法令是1933年6月16日公布的《国家工业复兴法》,其执行机构是新建的国家复兴署(NRA)。这部法律规定,各行业应当制定公平竞争守则,确定各行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信用条件、销售定额和雇佣条件。接受该代码的企业可以根据反垄断法免于被起诉,其产品被贴上“蓝鹰”的标签。中国各行业制定了700多项此类规范和补充规范。该法还规定:劳动者有权选择加入和组织工会,并通过自己的代表与用人单位签订集体合同;雇主必须遵守最长工作时间(一般每周40小时)、最低工资(一般每小时30 ~ 40美分)并根据规定的条件雇用工人。它还规定成立公共工程局,在33亿美元的范围内开展各种公共工程,以吸收失业人员,增加就业。1935年5月,最高法院裁定《国家工业复兴法》违宪,国家复兴署也相应撤销。此后,罗斯福政府陆续通过了一些替代性法律,恢复了《国家工业复兴法》的部分内容,包括:1935年8月,通过了《格菲-斯奈德烟煤价格稳定法》,实际上重新制定了《煤炭工业条例》;同年7月,瓦格纳-康纳利劳资关系法获得批准,该法保障了工会通过自己的代表与资方进行集体谈判的权利;1938年6月,通过了《公平劳动标准法》,旨在固定每小时40美分的最低工资和每周40小时的最高工作时间,并禁止使用16岁以下的童工。
农业政策包括调节农业生产的政策和清理农村债权债务的政策,旨在摆脱农业危机,缓和农民斗争。国家调控农业生产的中心措施是颁布《农业调整法》(1933年5月12日),成立农业调整署(AAA)。通过政府的奖励和补贴,可以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从而提高农产品价格和农民收入。政府控制小麦、玉米、大米、棉花、烟草、牛奶、猪肉等七种基本农产品的生产(1934年扩大到裸麦、亚麻、肉类、奶牛、糖等所有主要农产品),并与有关农场签订合同,减少耕地面积。停止耕种的土地作为国家租赁土地支付农场租金,这部分停止耕种土地减少的产量由政府给农场的货币奖金补偿。补贴来自农产品加工。尽管数以千万计的美国人在饥饿中挣扎,但政府却拨出巨款购买大量农畜产品予以销毁。1936年1月,最高法院裁定《农业调整法》违宪。为了延续新政,罗斯福政府于1938年2月16日通过了新的《农业调整法》,保留了旧法的一些特点,并增加了新的内容。它要求确定主要农产品的平价(以1909-1914年工农业产品价格比较为基础)和产量。当市场价格等于或高于平价时,农民可以出售农产品。当市场价格低于平价时,与政府有合同的农民可以等待价格售出,抵押剩余农产品获得政府贷款,或者出售农产品获得差价补贴。这是一种建立“定期清算”的尝试,即在好年景买毁农产品,坏年景卖农产品来调节市场。在梳理农村信贷和债务方面,第一个农业调整法案,即联邦土地银行发行了20亿美元债券,用于帮助农民改善借贷状况,以4.5%的低利率为农业抵押贷款提供再融资资金。1933年6月颁布《农场贷款法》,成立农场贷款社(FCA),将各种农业信贷机构合并,大大扩展了农业信贷业务。
罗斯福新政——新政的实质和作用
以“反经济危机”为特征的罗斯福新政,其实质是通过国家干预,大力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以挽救美国资本主义制度,巩固垄断资产阶级的统治。新政的实施对缓解当时经济危机的严重后果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没有也不可能造成经济的复兴和高涨,商品大量过剩,失业大军仍达900多万人,新的经济危机(1937-1938年)随即爆发。新政使美国经济和政治的各种矛盾更加复杂和深刻。罗斯福政府在新政上花费了350亿美元的巨资,造成了联邦财政赤字和国债的大幅增加。更重要的是,新政进一步强化了美国垄断组织的统治地位,首先是八大财团(见美国二战前的财团)。1935年,以摩根财团为首的八大财团的资产高达610亿美元,占全国250家最大的工矿公司、铁路、商业银行和公用事业总资产的3/5以上。
罗斯福新政——新政的意义
罗斯福“新政”不仅缓解了当时的危机,而且对美国社会乃至国际社会产生了一系列深远的影响:开创了国家干预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的新模式。
首先,由于经济复苏,美国的社会矛盾得到了相对缓解,人们对美国国家体制的信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从而遏制了经济危机导致的法西斯势力,防止美国走上法西斯道路。
其次,作为应对危机的手段,罗斯福改变了以往中央政府对经济发展的“自由放任”政策,开始实行国家干预,并且这种干预通过国会以新的立法形式诉诸美国经济生活,这是前所未有的。罗斯福时期,总统权力达到顶峰,联邦政府的权威得到加强。
第三,罗斯福挽救国家经济危机的方法不仅成为近代美国国家垄断资本经济制度的开端,而且对其他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从而延长了垄断资本主义的寿命。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最后,“新政”的一些附带措施对今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比如保护环境和资源。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大萧条伴随着美国连续几年的史无前例的风暴、沙尘暴和干旱。新政时期,国会通过了《土地保护与国内拨款法》,政府派出250万年轻人参加“民间资源保护队”。它还投资购买大片森林和风景名胜,建立国家公园和野生动物保护区。另一个例子是“新政”,它促进了美国思想的活跃和学术文学艺术的繁荣..在整个“新政”时期,美国政府资助了一大批艺术家、作家和戏剧家,使他们一方面摆脱经济困难,独立创作;另一方面,他们受政府委托,把艺术带给学校和人民。罗斯福内阁是一个知识分子聚集的地方,他们参与“新政”的方方面面,因此有“智囊团”一词。
罗斯福新政(The Roosevelt New Deal),是指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任美国总统后实行的一系列政策,核心三R:救济(Relief)、复兴(Recovery)和改革(Reform),也称三R新政。
新政增加政府对经济直接或间接干预,缓解了大萧条带来的经济危机与社会矛盾。通过国会制定了《紧急银行法令》、《全国工业复兴法》、《农业调整法》、《社会保障法案》等法案。
扩展资料
挽救银行危机,改革与开始管理金融制度。为了解决银行货币荒,罗斯福政府委托各联邦储备银行根据各银行资产发行货币,授权复兴金融公司用购买银行优先股票的办法给它们提供流动资金。
为了恢复群众对银行的信任,它规定由财政部整顿银行,并监督银行的重新开业。财政部根据要求采取了支持有支付能力的大银行,淘汰了无偿还能力的不健全银行。为保护银行储备和阻止黄金外流,它禁止储藏和输出黄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罗斯福新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罗斯福新政立法
罗斯福针对当时的实际,顺应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大刀阔斧地实施了一系列旨在克服危机的政策措施,历史上被称为“新政”, 新政的主要内容可以用“三R”来概括 , 即复兴 (Recovery) 、 救济 (Relief) 、改革 (Reform) 。 “百日新政”主要措施1、整顿银行与金融系,下令令银行修业整顿,逐步恢复银行的信用,并放弃金本位制,使美元贬值以刺激出口; 2、复兴工业(中心措施):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与蓝鹰行动来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 3、调整农业政策:给减耕减产的农户发放经济补贴(农民缩减大片耕地,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付款补贴),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 4、推行“以工代赈”(最重要的一条措施); 5、大力兴建公共工程,缓和社会危机和阶级矛盾,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 6、根据《国家工业复兴法》,各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时日数等,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缓和阶级矛盾]。 7、政府还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使退休工人可以得到养老金,失业者可以得到保险金,子女年幼的母亲、残疾人可以得到补助。 8、建立急救救济署,为人民发放救济金。编辑本段效果和影响美国经济回升,失业人数大幅度下降。 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和管理得到加强。 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 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 大胆借鉴社会主义的长处,用改革的方法挽救了资本主义危机,避免了法西斯上台。 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美国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通过政府行政力量,将集中起来的社会财富,向社会底层人员分散。从而使经济逐渐恢复平衡,促进经济恢复。
罗斯福针对当时的实际,顺应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大刀阔斧地实施了一系列旨在克服危机的政策措施,历史上被称为“新政”, 新政的主要内容可以用“三R”来概括 , 即复兴 (Recovery) 、 救济 (Relief) 、改革 (Reform) 。 “百日新政”
什么是罗斯福新政?它的意义?
罗斯福新政,简称新政。美国总统F.D.罗斯福(1882~1945)在1933年执政后,为摆脱严重的经济危机和萧条所采取的一系列社会经济政策的总称。新政一词来源于1932年罗斯福接受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时的演说,当时他声称“要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
罗斯福新政 - 历史背景
1929~1933年,美国发生了历史上最深刻的经济危机。危机期间,工业生产退回到20世纪初的水平,全国倒闭的企业在13万家以上,失业人数超过1200万;慢性农业危机进一步深化,农产品价格下降2/3,大量农产品积压,农业货币收入减少3/5;进出口贸易量减少2/5左右,因价格剧跌,进出口总值下降70%;货币信用危机迅速发展,破产银行累计超过1万家,占全国银行的一半。罗斯福就任总统时,经济危机和阶级矛盾极为尖锐,整个银行信贷体系陷于瘫痪。罗斯福政府于是大力推行新政,企图缓和经济危机及其严重后果。
罗斯福新政 - 新政的两个阶段
包括前期(1933~1935)和后期(1935~1939)。前期以历时一百天(1933年3月9日至6月16日)的美国第73届国会特别会议为其先导,这届会议通过了一系列“反危机”法令,其中包括新政的两大支柱──《国家产业复兴法》和《农业调整法》。1935~1936年,反对和支持新政的斗争激化,上述两个主要法令因被美国最高法院先后宣布为违反宪法而被废止,新政于是转入后期。罗斯福政府相应地通过了一些替代性的法令和其他新法令,继续推行新政,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
罗斯福新政 - 主要内容
调节工业及劳资关系的政策 包括实行强制卡特尔化以求消灭生产过剩,承认工人阶级某些基本权利以求缓和劳资矛盾,举办公共工程以缩减失业大军人数。中心法令是1933年6月16日公布的《国家产业复兴法》,其执行机构是新建的国家复兴署 (NRA)。此法规定在各行业中制订公平竞争法典,以确定各行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信贷条件、销售定额和雇佣工人条件等。接受法典的企业可以免除根据反托拉斯法而被起诉,其产品则贴上“蓝鹰”标志。全国各行业共制订出这类法典及补充法典共 700多个。该法又规定:工人有权选择参加并组织工会,以及通过自己的代表同资方签订集体合同;雇主须遵守最高工时(一般每周40小时)、最低工资(一般每小时30~40美分)和按规定的条件雇佣工人。还规定成立公共工程署(PWA),在33亿美元范围内兴办各种公共工程,吸收失业者以增加就业。1935年 5月,最高法院判决《国家产业复兴法》违宪,国家复兴署随之撤销。此后,罗斯福政府又陆续通过一些替代性的法令,以恢复《国家产业复兴法》的部分内容,主要有:1935年8月通过《格菲-斯奈德烟煤稳价法》,实际上重新制订出煤业法规;同年7月批准《瓦格纳-康纳利劳工关系法》,保证工会通过自己的代表与资方进行集体谈判的权利;1938年6月通过《公平劳动标准法》,力求确定每小时40美分最低工资和每周40小时最高工时,以及禁止使用16岁以下童工。
城市政策及其他 主要是关于住宅贷款、社会救济和社会保障,以及兴办公共工程等政策。针对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困境和不满,罗斯福政府在公布《银行存款保险法》之前,还批准了《房产主再放款法》(1933),成立房产主贷款公司(HOLC),发放贷款给城市小房主,帮其赎回抵押的房屋。以后又通过《房产主贷款法》(1934)和《国家住宅法》等,给小房主提供小额修房贷款,并使部分市民可以租到房租低廉的住宅。在失业救济和公共工程方面,主要措施有: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FERA),用30亿美元协助州和地方政府救济失业者;先后建立民间资源保护队(CCC)、土木工程管理局(CWA)和工程进度管理署(WPA),兴办公共工程以吸收几百万失业者;1933年5月建立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TVA),在流域包括7个州的部分地区,修建梯级水坝和电站(见彩图),植树造林,兴修水利,私人公司因而得到廉价电力,南方几个州也得到灌溉。在社会保障和收入再分配方面,最重要的法令是1935年8月通过的《社会保障法》,规定由联邦按雇主支出工资额收税,作为失业保险金;由工人和雇主各付工人工资的1%(1949年增为3%)作为老年保险金;要求帮助贫穷盲人、残废者和孤儿,救济金大部分由各州承担。此外,同年8月还通过了提高公司所得税和高收入所得税的《财产税法》。
罗斯福新政 - 新政的实质及其作用
以“反经济危机”为特色的罗斯福新政,其实质是通过国家干预大力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以拯救美国资本主义制度,巩固垄断资产阶级的统治。新政的推行,对缓和当时经济危机的严重后果起过一定作用,但它没有也不可能造成经济复兴和高涨,商品仍然大量过剩,失业大军依旧高达900多万人,而且,新的经济危机(1937~1938)迅即爆发。新政促使美国经济、政治中的各种矛盾变得更为复杂而深刻。罗斯福政府为新政支出了350亿美元的巨款,从而引起了联邦财政赤字和国债的显著增长。更重要的是,新政进一步加强了美国垄断组织首先是八大财团(见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财团)的统治地位。1935年,以摩根财团为首的八大财团资产高达610亿美元,它们在全国最大的250家工矿业、铁路、商业银行和公用事业公司资产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超过了3/5。
罗斯福新政 - 新政的意义
罗斯福“新政”不仅缓解了当时的危机,而且对美国社会甚至国际社会都产生了一系列深远影响: 开创了国家干预资本主义经济的新模式(国家资本主义).
首先,由于经济的恢复,美国社会矛盾相对缓和,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人们对美国国家制度的信心,从而遏制了由经济危机造成的法西斯势力,使美国避免了走上法西斯道路。
其次,作为应对危机的手段,罗斯福一改以往中央政府对经济发展“自由放任”的政策,开始实行国家干预,并且这种干预通过国会以新的立法形式诉诸于美国经济生活,这是前所未有的。罗斯福时期,总统权力达到顶峰,而联邦政府的权威也得到了加强。
再次,罗斯福解救国家经济危机的方法不仅成为现代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之经济制度的开端,而且对其他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也由此延长了垄断资本主义的寿命,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
最后,“新政”的一些附带措施产生了对今天意义深远的影响。如对环境和资源的保护。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的同时是美国连续几年空前严重的风灾、沙尘暴和干旱,在“新政”期间,国会通过了“土地保持和国内拨款法”,政府共派出250万青年参加“民间资源保护队”,还出资购买了大片森林和风景区建立国家公园、野生动物保护区等。再如“新政”促进美国思想活跃和学术文艺的繁荣。在整个“新政”期间,美国政府资助了大批艺术家、作家和戏剧家,使他们一方面能够摆脱经济困难,进行独立创作,另一方面又受政府委托将艺术带到了学校和民间。罗斯福内阁更是知识分子云集的地方,“新政”的方方面面都有他们的参与,“思想库”一词由此而来。
罗斯福新政是指罗斯福1933年就任美国总统后,为摆脱经济危机而实行的一套拯救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其中产业复兴法是其中心内容,其中包括以工代震,兴建大规模公共工程等措施等行之有效措施,后来为许多国家借鉴。
在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背景下,为了尽快摆脱困境,实现经济复兴,罗斯福政府全面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在金融、工业、农业和社会福利等各个方面大刀阔斧的改革,历史上称之为“罗斯福新政”。
具体措施有:
1、整顿银行与金融系,下令令银行修业整顿,逐步恢复银行的信用,并放弃金本位制,使美元贬值以刺激出口;
2、复兴工业(中心措施):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与蓝鹰行动来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
3、调整农业政策:给减耕减产的农户发放经济补贴(农民缩减大片耕地,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付款补贴),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
4、推行“以工代赈”(最重要的一条措施);
5、大力兴建公共工程,缓和社会危机和阶级矛盾,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
6、根据《国家工业复兴法》,各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时日数等,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缓和阶级矛盾]。
7、政府还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是退休工人可以得到养老金,失业者可以得到保险金,子女年幼的母亲、残疾人可以得到补助。
8、建立急救救济署,为人民发放救济金。
【意义】
美国经济回升,失业人数大幅度下降。
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和管理得到加强。
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
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
大胆借鉴社会主义的长处,用改革的方法挽救了资本主义危机,避免了法西斯上台。
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美国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罗斯福新政给我们什么启示?
罗斯福新政的启示:
1、强化金融监管力度,实行正确的货币政策,防止金融风险。
2、以工代赈,启动市场。
3、注重保护和发展民族工业。
4、重视农业,强本固基.
5、充分利用人才资源,大力促进再就业工程。
6、建立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
7、健全法律法规,保证各项改革的顺利进行。
8、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今天看,新政能取得成功,在于它通过提升中下层人群收入、缩小社会分配差距、促进需求增长,使美国化解了经济危机并向消费型、福利型社会成功转型。
扩展资料:
新政内容:
罗斯福针对当时的实际,顺应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大刀阔斧地实施了一系列旨在克服危机的政策措施,历史上被称为“新政”,新政的主要内容可以用“三R”来概括,即复兴(Recovery)、救济(Relief)、改革(Reform)。
新政的主要措施实施结果:“应当指出,罗斯福新政措施是总统权力全面扩张,终于逐步建立了以总统为中心的三权分立的新格局。他是总统职权体制化的开拓者。”
罗斯福新政从1933年开始推行,直到1941年结束。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包括:
1、整顿银行与金融系,下令令银行休业整顿,逐步恢复银行的信用,并放弃金本位制,使美元贬值以刺激出口;
2、复兴工业或称对工业的调整(中心措施):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与蓝鹰运动来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根据《全国工业复兴法》。
各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缓和阶级矛盾)。
3、调整农业政策:给减耕减产的农户发放经济补贴(农民缩减大片耕地,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付款补贴),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
4、推行“以工代赈”(最重要的一条措施);
5、大力兴建公共工程,缓和社会危机和阶级矛盾,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
6、政府还建立社会保障体系,通过了《社会保障法》,使退休工人可以得到养老金和保险,失业者可以得到保险金,子女年幼的母亲、残疾人可以得到补助。
7、建立急救救济署,为人民发放救济金。
金融:
(1)挽救银行危机,改革与开始管理金融制度。为了解决银行货币荒,罗斯福政府委托各联邦储备银行根据各银行资产发行货币,授权复兴金融公司用购买银行优先股票的办法给它们提供流动资金。为了恢复群众对银行的信任。
它规定由财政部整顿银行,并监督银行的重新开业。财政部根据要求采取了支持有支付能力的大银行,淘汰了无偿还能力的不健全银行。为保护银行储备和阻止黄金外流,它禁止储藏和输出黄金。
(2)3月20日通过了罗斯福提出的节约法,缩减政府开支和退伍军人津贴5亿美元。
(3)先后通过提供证券实情法、证券交易法及银行法,即著名的格拉斯—斯特高尔法以加强对银行、证券市场和货币的改革和管理。
(4)美元与黄金脱钩,使美元贬值,放弃金本位制。实施结果:金融方面的措施是获得了成功的,通过以上措施罗斯福政府维护并加强了美国金融资本的私人所有制,也加强了国家对金融制度的管理与控制。
由于大萧条是由疯狂投机活动引起的金融危机而触发的。罗斯福总统的新政也先从整顿金融入手。在被称为“百日新政”(1933年3月9日至6月16日)期间制订的15项重要立法中,有关金融的法律占1/3。
罗斯福于1933年3月4日宣誓就任总统时,全国几乎没有一家银行营业,支票在华盛顿已无法兑现。在罗斯福的要求下,3月9日,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
决定对银行采取个别审查颁发许可证制度,对有偿付能力的银行,允许尽快复业。从3月13日至15日,已有14771家银行领到执照重新开业,与1929年危机爆发前的,25568家相比,淘汰了10797家。
罗斯福采取的整顿金融的非常措施,对收拾残局、稳定人心起了巨大的作用。公众舆论评价这个行动犹如“黑沉沉的天空出现的一道闪电”。
罗斯福在整顿银行的同时,还采取了提高美国对外经济地位的行动。从1933年3月10日宣布停止黄金出口开始,采取一个接一个的重大措施:4月5日,宣布禁止私人储存黄金和黄金证券,美钞停止兑换黄金;4月19日,禁止黄金出口,放弃金本位。
6月5日,公私债务废除以黄金偿付;1934年1月10日,宣布发行以国家有价证券为担保的30亿美元纸币,并使美元贬值40.94%。通过美元贬值,加强了美国商品对外的竞争能力。这些措施,对稳定局势,疏导经济生活的血液循环,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罗斯福新政
以上内容是小编整理的关于3月5日最新新闻和3月5日国内新闻的文章,喜欢小编的给小编点赞收藏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