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九重阳节的来历和意义 九月重阳节
好的文章需要慢慢品鉴,但是我们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九月重阳节的精彩内容等你来阅览,里面有九九重阳节的来历和意义和九月重阳节都是给您精心准备的哦!
重阳节是每年农历什么时候 九月初九?
“云木疏黄秋满川,茱萸风里一尊前。”我国中唐时期重要诗人鲍溶的诗句,描绘了重阳登高望远时所见的景象,旷达高远而引人惆怅,是令人为之惊艳的名句。那么今天的老黄历就为你介绍,重阳节是每年农历什么时候。
问:重阳节是每年农历什么时候?答:重阳节是每年农历九月初九。2023年的重阳节在2023年10月28日,星期六。
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曰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至今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并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三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
离不开饮食的重阳节重阳节常被历代文人墨客吟咏。古有重阳登高望远、赏菊吟秋的风习。同时,最重饮食的中国人还有在重阳节吃重阳糕的习俗。最初是隋唐之际,重阳节还附带祭祀秋天的任务,黍秫收获,于是用黏米来做糕,大家边吃边感谢上苍;富贵人家用枣子和栗子混合做,香香甜甜。
北宋末年,重阳糕已成规模:蒸糕还要加石榴子、栗子黄、银杏、松子肉,为了漂亮,表面还插上剪彩小旗,偶尔还会加猪、羊和鸭肉。明朝时,人们拿重阳糕搁儿女额头,说:“愿儿百事皆糕(高)。”取谐音以图吉利。历来重阳糕配方不一,但高热量、高糖分是必须的,这是人们为了迎接秋冬的到来而补气。
中国人自来喜欢吃花喝花,重阳节饮用菊花酒就是一例。古时曹丕趁重阳节,给钟繇送菊花,认为那天一切植物都萎靡,只有菊花“纷然独荣”,若非“含乾坤之纯和,体芬芳之淑气”,怎会如此?而诗人孟浩然“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则是中国人过节走亲访友最好的诠释。
重阳晒秋好时节重阳节到来之际,我国南方有些山区村落保留了“晒秋”特色。“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在湖南、广西、安徽、江西等地,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其场面色彩斑斓,十分美丽。
尊老敬老的重阳节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一些地方把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1989年,中国政府将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敬老节”。
2023年12月28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表决通过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法律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2023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九月初九是什么节日?
九月初九是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
扩展资料
重阳节,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源于战国时期,因为秋季秋收,很多人会选择去庆祝丰收的喜悦,于是就会一大家子人在一起吃饭。古时候的生活是很单一的,每当辛苦一年,到了秋季的时候,收获满满,自然是很让人高兴的。也是我国四大祭祖节日。
九九重阳,就是一大家子人欢聚的日子,很多人都知道重阳节的时候要去祭祖,要一起登高,要喝菊花茶。最开始这个节日是起源于战国时期,本是秋季丰收的日子,阖家团圆,一起相聚吃吃喝喝。后来演变为老人们相聚的日子,但是现在的节日其实也就是一大家子团聚的日子,更好的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以上内容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九九重阳节的来历和意义和九月重阳节的文章,喜欢小编的给小编点赞收藏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