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姓的起源及由来 夏 姓氏起源
你现在浏览的是一篇关于夏姓的起源及由来的精彩内容,本文拥有夏 姓氏起源和夏姓的起源及由来的精彩内容发布,喜欢的关注本站。

夏姓的起源及由来 夏 姓氏起源
1、出自姒姓。
公元前11世纪周朝初年分封诸侯,夏禹的后裔东楼公受封于杞(今河南省杞县),为杞侯。至简公时,被楚国所灭。简公之弟佗(本妫姓)出奔鲁国,鲁悼公因其为夏禹的后裔,给予采地为侯,称为夏侯(复姓),其后裔以夏为姓,称夏氏。
2、出自妫姓。
以王父字为氏。西周初年,武王追封帝舜之后妫满于陈,建立陈国,建都宛丘,以奉帝舜之宗祀。史称胡公满、陈胡公。春秋时,传至第16位君主陈宣公杵臼时,有庶子名子西,字子夏。其孙征舒以王父(祖父)之字为氏,称为夏征舒,其后遂有夏氏。
3、改赐姓或其他。
台湾土著哈也湾氏改姓夏;明时元人齐噜台被赐名夏贵;土家、蒙古、回、满等族有夏姓。
4、得姓始祖:夏启。
相传帝禹死后,其子启打破禅让制而即位,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夏立国四百年,共传十三代,十六王,末帝夏桀暴虐无道,国人怨恨,而此时黄帝子姓后裔商汤却因仁德,深受拥戴。公元前十六世纪,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夏王族便以国为氏,称为夏姓。夏启因开国君主之位,而被奉为夏姓得姓始祖。
夏姓迁徙
夏氏因得姓很早,故随着时代的不断更替,散居尤为广泛。
夏姓发源于今河南、安徽省境。大致上,秦及秦代以前,夏姓主要在中原生息繁衍,并迁往陕西、山东、安徽、山西、河北等地。如夏征舒传至4世孙夏区夫仕陈(今属河南)为大夫,裔孙夏御寇仕齐(今山东东部)为大夫。秦始皇时尤御医夏无且(大致出自陕西夏氏)。秦汉之际,有代(今河北西北部、山西中部与北部等地)相夏说;安徽夏氏出自随王桀逃至南巢一部分夏王族的后裔。
魏晋南北朝以前,夏姓还主要活跃于我国北方广大地区,特别是中原一带。
夏姓南迁始于汉代,如西汉时有夏黄公,为鄞人(今浙江宁波市);东汉有夏方,为九江人(今属江西)。大举南迁则为魏晋之际,浙江夏姓此期最为昌盛,故有夏姓会稽郡望之说,始祖为西晋高士夏统,此郡亦为夏姓发展史上最大望族。这一时期,北方夏姓因战乱动荡流离,相对南方,发展低迷。
唐时政清民和,夏姓处于一个萌生勃发时期。北方夏姓重振家园,发展壮大,南方在前代基础之上,更加繁衍旺达。
宋代以后,荣载史册的夏姓名人比比皆是。北宋有参知政事夏竦,江州德安(今属江西)人;夏诚,龙阳(今湖南汉寿)人;南宋有画家夏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元代有画家夏迪等。明代有夏允彝,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画家夏昶,今江苏昆山人;宰相夏言,江西人。另外,明初有山西大槐树夏姓分迁于浙江、江苏、安徽、河南等地。
清代名人有小说家夏敬渠,江苏人;史学家夏燮,安徽人。此外,清末有闽、粤等地夏姓渡海入台,后辗转新加坡等地者。
总之,唐宋以后,,夏姓支脉延伸更广,且以江南一带为繁衍望地。经过长期繁衍,使得夏姓的分布中心,移向了江南地区。广布于今安徽、浙江、湖南、三胡北、江苏、福建、和广东、广西等省,今日夏姓分布以江苏、浙江为多,这两省夏姓人口约占全国汉族夏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
夏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五十五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三九。
夏姓分布
夏姓人口单位面积内密度最高的地区在江浙赣皖、东北地区,每平方公里的夏姓人口达到1.2人以上,中心地区在3.6人以上。夏姓分布密度示意图表明:密度最高的(1.2人以上/平方公里)地区仅仅占国土面积的9.7%,夏姓人口大约171.3万;0.6—1.2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19.7%,夏姓人口大约157.2万;不足0.6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70.6%,夏姓人口大约139.5万。
夏姓分布很广,但不均衡。在浙江、苏皖南部、鄂湘东部、江西东部、闽北、黔东、吉林南部地区,夏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51%以上,中心地区达到1%以上,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7.7%;宁夏、四川以东,南岭以北、以东的其他地区,夏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17%—0.51%,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43.2%;在两广大部、海南、台湾、内蒙古东北、甘肃以西的其他地区,此比例在0.17%以下,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49.1%,其中比例不足0.1%的覆盖面积占了37%。
以上内容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夏姓的起源及由来和夏 姓氏起源的优秀文章,喜欢小编发表的夏姓的起源及由来和夏 姓氏起源请一定要在下面浏览哦,我们将第一时间给你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