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象篇:易者象也
体用与阴阳
冲、克、穿、墓、合都可以做功,但真正可以作用的两者必须是一阴一阳才行,纯阴与纯阳都无法为功。比如:
刑、穿也是如此。阴阳是看命之大法,但阴阳之作用离不开体用,以阴为体,阳必为用;反之,以阳为体,阴反为用。
相融、交媾万物始能生。生辰八字格局,也相应因阴阳关系生出的诸多局象,如群阴对孤阳或群阳对孤阴、包阳局或包阴局……有制局、化局、包局、冲局、合局、穿局,其奥理无穷,趣象横生。
风水学呢?虽然它不能被任何西学同化,但如果没有十分惊准的预测,你将用哪些来保护她们生存下去?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要将命理学变成可实证的精确的推理学问,进而让所有的人相信传统。
风水学是同胞姊妹。要拯救传统,非有大智大勇者不可!
说象篇之一,冬至说起
阳历(太阳周期历即24节气)、干支历(独立运行的甲子历)。以前总认为冬至只是太阳历的一个“气”,后来赵宇研究古代历法后跟我讲,干支历也是根据冬至来的,据说甲子日是以朔旦冬至点定的,也就是冬至那一天正好要逢上初一,而冬至交气还须在子时交,将这天定为甲子日,以此为始点,一直向后推排下去……
午、卯、酉),再确定四季十二个月。这样,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就确定下来。
丑牛……其实这一些对应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这一些小动物与这十二个月,及一天的十二个时辰,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比如,羊对应的是未,而猪对应的是亥,我们都知道未对应是的阴历六月最热的时候,亥对应的是立冬之后寒冷之时,事实上我们也发现,羊肉果然偏热,而猪肉则偏寒。
说象篇之二,阴阳
左右、动静、高低……似乎只要是对立的,就是阴阳,这个毛病就连专门搞《易经》的学者,有时也这么认为。我们知道,当一个概念其处延无限广时,它的内涵就等于零!我们古人决不会象今人那样无聊到非要创造一些无实际意义的哲学概念,去浪费大家的时间与精力!阴阳要是等同于对立统一,那完全是庸人之自误。但是真要我对阴阳做一个比较到位的定义,还很难。我想对阴阳的理解,必须是深研究体会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之后,才可能有所感悟,未必是一两句话可以说的清楚的。我本人对阴阳理解还只是入门,权当抛砖引玉吧。
地、人本性的一种认识。本性是指哪些?有点接近西方哲学的本源,但又不全是,到位的理解必须借助于中国自己的哲学概念:“体”与“用”。本性的东西就是“体”,那么,“体”一定是对应其“用”的。所以当说到天、地、人阴阳的时候,实际包含了对其“用”的认知。所以,阴阳决不是无用而无聊的哲学概念,而是可以感受而又是事物本真的一种形态。
易经有真切体会才行,当你能感受阴阳对生命生死相关的重大影响力,才算摸到阴阳的本性。
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十二个符号,实际是意味天道的运行,春天,寅卯辰,夏天,巳午未,秋天,申酉戌,冬天亥子丑。这里的阴阳怎么样体现呢?《内经》说,春主生,夏主长,秋主收,冬主藏。阳主生长,阴主收藏。所以我们可以将这十二支分这阴阳两类,寅到未是阳,申到丑为阴。这里还有两个特殊的地支,辰与戌,辰为阳中之阴,戌为阴中之阳,就象太极图的两个阴阳点一样。
个体性与变化性全这在里。《内经》讲: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阴阳互为体用,就如同一个与谐家庭的夫妻一样,缺哪一位都不行。命理干支,特别重视阴阳的作用,即“功”;中医看重阴阳的失调;风水学则重视阴阳的交媾。凡阳为体者,阴必为用,阴为体者,阳必为用。世上之物,阴阳都同时存在,但是,往往,我们只能看到“用”,而看不到“体”;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用”来体会“体”。
桅子,一对肉桂、黄连。豆豉是黑豆做的,形状又极象肾;桅子是午月开的一种花,内色红艳,两者合午亥合之象。肉桂则温肾阳,黄连降心火。心肾相交,则两病皆无。
说象篇之二,易者象也
八卦等符号,是天地运行规律的一种抽象表述,可天地的运行又充分蕴育了这世界的万物,所以,万物必包含有天地运行的信息,故万物才可以类象。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古人对世界运行规律的另一种认知,远比现代科学深刻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