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么样才能颠倒阴阳[!--empirenews.page--]顺成人,逆成仙,全在阴阳颠倒颠[!--empirenews.page--](中医)阴阳颠倒篇
天、日、火、离、舒、出、发、对、开、臣、肉、用、气、身、武、立命、方、呼、上、进、隅;
地、月、水、坎、卷、入、蓄、待、合、君、骨、体、理、心、文、尽性、圆、吸、下、退、正。
火二字解之可以明矣。如火炎上,水润下者。水能使火在下而用,水在上则为颠倒。然非有法治之,则不得矣。 辟如水入鼎内而置火之上,鼎中之水,得火以燃之,不但水不能下润藉火气,水必有温时。火虽炎上,得鼎以隔之,是为有极之地,不使炎上之火无止息,亦不使润下水永渗漏。此所谓水火既济之理也,颠倒之理也。
水分为二,则为水火未济也。故云分而为二,合之为一之理也。故云一而二,二而一,总斯理为三,天、地、人也。
良能。若思不失固有,其功用,浩然正气,直养无害,攸久无疆矣。
所谓人身生成一小天地者,天也,性也;地也,命也;人也,虚灵也神也。若不明此者,乌能配天地为三乎?然非尽性立命,穷神达化之功胡为乎来哉!
顺成人,逆成仙,全在阴阳颠倒颠
“顺成人,逆成仙,全在阴阳颠倒颠”,是道教修炼长生不老的方式。这句话是源自中国的五行理论,而五行理论又是中医的基础理论。中医认为,人的内脏对应五行,比如,肝属相木,肾属相水等等。而中医施治的原理是根据平衡的原理,而不是就病而治病。因此,根据五行平衡的原理,很可能肝有病是肾虚而使五行不平衡,医生会治肾而不去管肝。这是西医与中医的区别。道家继承了中医的这个思想,认为人的五脏分布地方按五行解析实际上是不合理的。所谓不合理主要就是“水”在下而“火”在上,这团生命之火在水上是燃烧不久的。所以,人会得病,人会死。但人体已经是这样了, 常人只能顺着自然的安排,活着。这就是“顺成人”的意思。道教认为,如果改变了人的五脏的这种五行关系,使“火”在下,就是水与火颠倒一下,生命之火就有根基,人就可以长生了。颠倒就是所谓“逆成仙”的基本思路。
(中医)阴阳颠倒篇
黄帝问广成子,窈窈冥冥之旨。广成子叹之,谓天矣!
帝退而夜思,尚有未获,遣鬼臾区问于岐伯。
天师曰:帝问至道于广成子,广成子曰: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无虑营营,乃可以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汝形,形乃长生。慎汝内,闭汝外,多知为败。我为汝遂于大明之上矣,至彼至阳之原也。为汝入于窈冥之门矣。至彼至阴之,原也。天地有官,阴阳有藏,慎守汝身,物将自壮。我守其一,以处其与,故身可以不老也。
鬼臾区曰:天师必知厥义,幸明晰之。
岐伯稽首奏曰:大哉言乎,非吾圣帝,安克闻至道哉。帝明知故问,岂欲传旨于祀乎!何心之仁也。臣愚,何足知之。然仁圣明问,敢备述以闻。窈冥者,阴阳之谓也。昏默者,内外之词也。视听者,耳目之语也。至道,无形而有形;有形,而实无形。无形,藏于有形之中;有形化于无形之内,始能形与神全,精与神合乎。
鬼臾区曰:诺,虽师言微,实及其妙也。
岐伯曰:乾坤之道,不外男女。男女之道,不外阴阳。阴阳之道,不外顺逆。顺则生,逆则死也。阴阳之原,即颠倒之术也。世人皆顺生,不知顺之有死;皆谓逆死,不知逆之有生,故未老先衰矣!广成子之教示帝行颠倒之术也。
鬼臾区赞曰:何言之神乎?然,请示其原矣。
岐伯曰:颠倒之术,即探阴阳之原乎!窈冥之中有神也,昏默之中有神也,视听之中有神也。探其原而守神,精不摇矣。探其原而保精,神不驰矣。精固神全,形安能敝乎。
鬼臾区覆奏帝前,帝曰:妙哉,载之《外经》,传示臣工,使共闻至道,同游于无极之野也。
陈士铎曰:此篇帝问,而天师答之。乃首篇之论也。问不止黄帝,而答止天师者,帝引天师之论也,帝非不知阴阳颠倒之术,明知故问,亦欲尽人皆知,广成子之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