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行思想与五运六气学说有哪样的关系
人、阴阳五行为构件构建起来的大厦。具体说来,宇宙是一个有机的结构,天与地是这个结构的轮廓;五行是这个结构的间架;阴阳是运行于这个间架中的两种势力。从空间方面看,木居东方,火居南方,金居西方,水居北方,土居中央。这五种势力,好像是天柱地维,支持着整个宇宙。从时间方面看,五行中的四行,各主一年四时中的一时之气:木主春气,火主夏气,秋主金气,水主冬气。这里也出现了行有五而时仅四的问题。董仲舒解释说土者,天之股肱也。其德茂美,不可名以一时之事。故五行而四时者,土兼之也:这是说,土就是地,本来是配天的,所以它不限于某一行,而兼主四时。这样,四时、四方与阴阳五行扭结为一体,表现出宇宙系统的秩序性与平稳性。

火、土、金、水。它们递次相生,因此“比相生”。而五行相克的情况为:金克木,中间隔水;水克火,中间隔木;木克土,中间隔火;火克金,中间隔土;土克水,中间隔金。所以就是“间相胜”了。显然,五行既是运行方式,又具有生杀功能。正因为五行的相生与相克,自然界才有四时的代谢。
独尊儒术的国策时,儒家学说终于争到了它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这标志肴统一的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形成,而融合了阴阳五行说的新儒家思想体系,从此彩响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达两千年之久。
心理与生理现象跟同人类密切的自然事物联系起来,纳人五行的分类系统中:
人之间的某种自然感应,来论证五行系统、经络系统、藏象系统自身的内部联系,以及各个系统彼此之间的联系,并且从事物相互间的动态平衡,去把握天人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系统调节。它的结论是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这种自然感应观点是《内经》天、地、人相参的宇宙与谐思想的核心。
苦心孤诣地构建各种宇宙图式时所遵循的共同的出发点。
病理方面所产生的影响,逐渐总结出来的一种医学气象学说。自然界客观存在着的气候变化,以及生物(包括人体在内)对这一些变化所产生的相应反应,是运气学说得以形成的物质基础。
那么,怎么样来描绘与推算自然界气的运行呢?根据《内经》,五运六气所产生的不同的年气象类型,是可以根据天干地支符号所标记的阴阳五行内容,演算出来。下面就要讨论这种用来标记与推算宇宙间阴阳五行运行消息的工具一干支符号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