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龙抬头有什么风俗 二月二福建各地习俗
导语:由于地区的不同,在节日里的习俗也会有所不同,都有各自特色的习俗,福建是一个山清水秀的省份,在龙抬头有不一样的习俗,那么在福建龙抬头有什么风俗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福建龙抬头各地的习俗吧。
在南方,二月二又叫“龙抬头”日,亦称“踏青节”,古称“挑菜节”。大约从唐朝开始,中国人就有过二月二的习俗。记载最早的是元代熊梦祥《析津志》:“二月二,谓之龙抬头。五更时,各家以石灰于井畔周遭糁引白道,直入家中房内,男子、妇人不用扫地,恐惊了龙眼睛。”
龙抬头福建各地习俗
厦门
二月二,厦门还有不少的民俗活动。许多“龙抬头”的习俗都与土地、耕作有着密切联系。农耕时代,土地最重要,春耕即将到来时,祭拜土地公便成为一种习俗,流传至今。“二月二,敬土地”,不仅体现出人们对土地的感恩和敬畏,也表达了对新一年丰收的美好祝愿。造秧船是厦门等闽南地区,二月二又一重要民俗活动。“二月二,造秧船。”秧船形似脸盆,是闽南地区插秧的必备工具,用来运载小秧苗。二月初二,许多农户开始造秧船(修秧船),制作、修缮劳动工具,准备春耕。
福州
二月二这天,福州人不吃糖粥,改吃咸粥。咸粥是以糯米、芹菜、葱、蒜、虾米、海蛎、肉丝等为原料,煮成的咸味稀饭。古时的福州,物质不丰富,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很低,平时难得鸡鸭鱼肉,只能在过春节前,才有必要又有可能采购一番,为大年三十和正月备足“粮草”。储存了将近一个月的食品,能吃的已经吃完了,吃不完的也到了即将腐烂变质的时候了,节俭的家庭主妇就在二月二这天,把正月尚未吃完的食品都混在一起,加一些糯米,煮成稀饭,全家人围在一起把它吃完,以免浪费。
漳州
漳州的二月二吃“米烧粿”,漳州市区一年中只有这一天卖“米烧粿”。这是祭拜灶君的必备供品。这一天理发店生意兴隆,二月二不仅是灶君的生日,更是理发店的节日。古有腊月二十七后不剃头之忌,到龙抬头这天正适合理发,不少人趁着剃龙头讨吉利。
福鼎
“二月二”这天是福鼎的畲族同胞们的“会亲节”,爱吃糍粑和白粿。将在山泉中浸泡了一天的糯米,滤干、蒸熟,然后倒入石碾中,几个壮汉轮流用木舂舂击成糯米团,然后捏成一个个小球,把糖、熟豆粉包在面团内,再粘上芝麻、糖粉,就成了糖糍。
莆田仙游
仙游农村把“二月二”称为“头福”,行祭神祭典较多。家家户户用大米、芥菜、肉丝、海蛎、炸豆腐、葱花等煮米粥,民俗认为在“二月二”吃这种菜粥可以洁身健肤,免生疥疮。莆田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打牙祭,大聚餐”之俗。农历二月初二,俗称“二月二”,莆仙人称二月二为“头牙”,而且与腊月十六的“尾牙”同等重视。这一节俗,原本是商家的祭祀方式,后来延伸成莆仙民间普遍的节俗。
福清江阴镇
福建省福清市江阴镇的南曹村传统的民间习俗是舞龙,南曹村是江阴本岛单一姓氏——翁姓人口最多的一个自然村。南曹村的二月初二日报恩寺桃溪境迎春神游甚为壮观,人们装扮成状元、榜眼、探花郎、文武百官,彩旗、腰鼓队、旱船、蚌女、十番、舞龙、舞狮参游人数众多。
朴实的村民们以淳朴的情怀用古老传统的方式迎接着新一年的平安与丰收,祈盼着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繁荣昌盛。
小结:龙抬头在其他地区也还有很多的习俗,比如唐山迁安的习俗是登山、一些沿海的城市有奉祀土地公、分祭猪肉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