盂兰盆节法会由来和流行原因是什么?
盂兰盆节法会这是出自佛教的说法,大家可能不是很清楚这是什么节日?和我们会有哪些联系,接下来我来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了解它是怎么由来,有什么样的民俗?这些在文中都有提及,一起来看看下文吧!
盂兰盆节法会资料介绍
佛教“盂兰盆法会”,盂兰盆的梵语是乌蓝婆拏。法会是根据《盂兰盆经》,于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举行,以佛法供养三宝的功德,回向现生父母身体健康、延年益寿,超度历代考妣宗亲能速超圣地、莲品增上的佛教仪式。
一、盂兰盆法会的由来
从佛教来说,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在各地寺院所举行的法会,简称为“盂兰盆会”。
为什么称“盂兰盆会”呢?这“盂兰”翻译为“解倒悬”是极苦的意思。这是一种比喻,是人死后堕落于三恶道中,如饿鬼道中的众生,腹大如鼓,喉细如针,饥饿难堪,如被倒悬着一样,极为痛苦。“盆”是盛载食物的容器,就是说:用这盆器盛着各种珍贵百味美食,恭敬奉献佛僧,承仗三宝不可思议福田之力以解救其“倒悬”之痛苦。所以称为“盂兰盆会”,也就是为解救先亡倒悬之苦,而盛设种种供养,奉施三宝之法会。
这法会的由来是:佛在世时,其弟子当中,有一位名叫目犍连尊者,他是佛陀十大弟子中,以神通第一而见称。一天他想起自己已经往生的母亲,不知现在何处?于是目犍连尊者就入定中观察,见到母亲堕在饿鬼道中,受尽饥渴之苦,目不忍睹,尊者悲痛万分,不忍母亲饥渴的痛苦,急忙就用自己之钵,盛满白饭,运用神通送到饿鬼道中给母亲充饥。其母见了白饭急不及待,非常高兴地伸出双手,接过盛满白饭的钵,捧到面前,当开口吃时,突然由她口中喷出火焰,整钵的白饭,都变成烧焦的炭一样,不能食用!目犍连尊者看到这种情形,心里非常悲痛,不忍母亲在饿鬼道中受苦而自己又无法救得母亲,使她脱离苦境!于是想起恳求佛陀代为设法,济拔其苦缚。因此他就立即来到佛前,诉说自己母亲在饿鬼道中所受的苦况,并说出己运用神通之力盛饭给母,而母亲不得受食之情形,还至诚恳切地哀求佛陀慈悲救拔。
目犍连尊者救母图
当时佛陀对目犍连尊者说:“你不要以为仗你的神通之力,就能救拔你的母亲!要知道娑婆世界众生,一生都是积恶造业,罪根深重。如你欲想救拔母亲,只仗凭你个人神通之力,非依仗大福德因缘之力量,碓实是无法救离她脱出苦报!”
佛教导目犍连:“你应当于七月十五日众僧自恣日,虔诚广设种种供物饮食,恭敬奉献佛僧,承仗三宝威德福力,拔济母亲脱离饿鬼道中饥渴之苦!”
目犍连尊者听闻佛陀教导之后,依随佛陀所示的方法,于七月十五日那天,预备种种饮食,盛于盆器之中,恭敬虔诚地奉佛献僧,当时佛陀也由于这个因缘,而讲了一部《盂兰盆经》。由此可知,七月十五日,能设斋供佛及僧,其功德真能超荐七世父母之罪业。佛陀为什么这样重视七月十五日,并说出这天供佛及僧有这么大的力量,能救拔超脱七世父母之苦报?
二、节日起源
《盂兰盆经》中所载佛弟子目犍连报恩救母的典故,佛教徒依教奉行,于是便有了‘盂兰盆节’的流传。
在历史中的盂兰盆法会,佛陀时代,印度就常兴办盂兰盆会,据《大盆净土经》记载:印度频婆娑罗王、须达长者和末莉夫人等皆曾依《佛说盂兰盆经》,造五百金盆供养佛及众僧,以灭除七世父母的罪业。而在中国,《佛说盂兰盆经》在西晋时由竺法护译出后,因强调藉由供养十方自恣僧,以报答双亲养育之恩,乃至度脱七世父母的思想,与中国崇尚孝道的伦理传统相符,因此中国历代帝王的提倡而盛行不衰。
三、古代民俗
我国最早行盂兰盆会,传说是在梁武帝时代,据《佛祖统纪》卷三十七载:‘大同四年,帝幸同泰寺设盂兰盆斋。’《释氏六帖》也记载有:梁武帝每逢七月十五日,即以盆施诸寺。自此以后,蔚成风气,历代帝王臣民多遵佛制,兴盂兰盆会,以报答父母、祖先恩德。如唐朝代宗、德宗等,都曾亲设盂兰盆供,代宗还将过去施盆于寺的仪式改设于宫内道场,并设高祖以下七圣位,将帝名于巨幡上,从太庙迎入内道场中。此外,《法苑珠林》载:国家大寺,如长安西明寺、慈恩寺等,每年送盆献供种种杂物及举盆音乐人等,并有送盆官人,来者不一;而信众献盆供者亦多。可知唐代朝廷和民间对于盂兰盆供是相当的重视。
四、流行原因
盂兰盆会之所以会如此流行,深得民心,实乃由于其强调藉供养十方自恣僧,以达慈孝双亲,乃至度脱七世父母的思想,与中国崇尚孝道慎终追远的伦理传统不谋而合;再加上帝王的倡导,因此很快就由寺院走向民间,由佛教节日成为民间节日。不过在佛教的戒律中,禁止佛教徒杀生,所以佛门举行的盂兰盆会多采用素食,供佛斋僧,以此功德回向十方法界一切有情,普度众生,广施甘露。
小结:说实话,如果你对佛教知识了解不深,那么你很难理解到这个节日的寓意什么吗?但是我们从该节日流行原因中,可以看出一些来。
你可能也喜欢:
盂兰盆节的来历与习俗介绍
京都盂兰盆节是什么
关于日本盂兰盆节的那些事儿简单介绍
关于佛教盂兰盆节文化和历史简单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