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到底有多少节日可以称做女儿节
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不失浪漫的节日哦,这不,女儿节就是一项。据史书记载,三月初三、五月端午、七月初七都被国人称为女儿节。那么,这些节日为什么成为了中国的女儿节呢?这其中会有怎样的解说?今天,小编查阅了一些资料,整理出来,大家一起参考一下。
中国所有女儿节时间:三月初三、五月初五,七月初七,九月初九(另外每年公历9月1日,也是四川广元一带的女儿节)、中秋节。
三月初三
上夏历三月初三为上巳日。古时以夏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称为“上巳”,所以这天又叫“上巳节”。三月初三多逢巳日。这天,人们把荠菜花铺在灶上以及坐、睡之处,认为可除蚂蚁等虫害;把莽菜花、桐花藏在毛衣、羽衣内,认为衣服可以不蛀;妇女把莽菜花戴在头上,认为可以不犯头痛病,晚上睡得特别香甜。上巳也称为女儿节。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端阳”条下亦云:“呼是日为女儿节。”
五月初五
五月初五即端午节,是古老的汉族传统节日。也称端阳、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这一天的汉族民俗活动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等。
七月初七
七夕情人节又是女儿节,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另外还有流行于四川广元一带的女儿节。相传,唐朝女皇武则天的母亲在广元游河湾时遇黑龙感孕,于农历正月二十三日生下武则天。故旧时民间以此日为武则天会期。这天,人们成群结队到皇泽寺、则天坝和嘉陵江畔游玩。妇女们穿戴一新,相互邀约沿河湾畅游,以讨吉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此活动曾一度中断。1988年,广元市政府决定恢复这一民间节日,并定名为“女儿节”,将节期定在公历9月1日。
九月初九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踏秋”,汉族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也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
中秋节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东亚诸国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史书中记载的“女儿节”
中国传统节日中共有四个节日可别称作“女儿节”,它们分别是三月三日上巳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日七夕节和九月九日重阳节。这是四个月份与日期相重的日子,并且都为奇数。这组看似简单的数字实则与阴阳学有着密切的关系。阴阳学家将世界万物都划归到阴阳体系之中,他们认为奇数为“阳”,偶数为“阴”。如此说来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都是两“阳“相重的日子,阳气过旺导致阴阳失调,阴阳失调便会带来灾祸。这四个节日在最初的时候都被人们看作是不折不扣的“恶日”。因此,笔者认为各女儿节是同源的,它们都是在阴阳学说成熟之时出现的,最初的表现形式即为各种除“恶”活动。
这四个节日与女性的关系是在节日演变过程中逐步显现出来的,由于在节日变化的过程中逐渐加入了许多专门为女性设立的活动,所以才有了“女儿节”的说法。本文根据不同朝代节日发展的不同特点,将节日划分为三个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唐宋时期和明清时期,透过各女儿节的演变轨迹,揭示女性在传统社会中始终作为男性的附属品而存在的事实,并通过各女儿节的代表人物来分析中国传统社会女性所面临的各种困境。
以女儿节为切入点还可透视整个中国传统节日的发展脉络。所有的节日几乎都起源于人们最初对自然力的惧怕。而后随着人们认识能力的提高,随着社会生活的需要,娱乐性因素逐渐渗透到节日之中。这一娱乐化的过程几乎贯穿了整个传统社会,而新节俗的不断融入又使得节日呈现出多元发展的倾向,最终节日由宗教性质浓厚的除“恶”日演变成了喜庆祥和的节庆日。